黄昏时分,旖旎的柔光与星辰的佳酿交织,无垠的夜色悄然漫过故乡深沉的土地。一支微弱的烛火,点燃了彼此,也点燃了心中千万句遥远的诗篇。微微的暖光,恰似一捧月色,在教室的窗边徘徊,却始终未曾涉足室内,家中在片刻的宁静之后,灯光突然熄灭。原本坐在书桌前解题的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担忧与无助。母亲起身匆忙去探查情况,客厅里星星点点的光亮映照着一片深灰。当她回来时,手中多了两根油亮的红蜡烛,其中一支已经火光摇曳,蜡泪欲滴,另一支则静静躺在母亲掌中,尚未经历火焰的洗礼。
天空的色彩在将暗未暗之际,被暖黄所晕染。母亲将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我桌前,轻声叮嘱几句,便轻轻关上了书房的门。秋天,是个适合回忆的季节。蜡烛刚刚燃起,四周的一切都被照得通透而温柔。去年不知从何处捡来的树叶,如今夹在书页中,依旧保持着那时的模样,只是或许多了些岁月悄然留下的痕迹。我继续阅读手中的《文化苦旅》。
书中写道:“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烛光闪烁,万物生长,文学的微光洒进心中的瓦尔登湖,惊落一地风华,弥补生命的遗憾,滋养干涸的灵魂。燃烧的蜡烛散发着温暖,随着书页的翻动而摇曳生姿,那温暖而微小的火焰长久地照耀着,纸页被烘烤得既松软又干燥,暖流如同温热的雨滴,停歇在诗意的濡湿草岸。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之光增辉日月。”微光虽微,却赋予生命以慷慨;烛火虽暗,却赠予光明以恒久;蜡烛虽晦,却照亮山川以日月为礼。微光,是一盏永恒的明灯,文字在心间缠绕,如同杏花春深的二十四信笺,将岁月的河流都染上了烛火的色彩,洗出了有月亮的黄昏。
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星球的嶙峋一角。---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