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显得特别。不是因为外貌、成绩,而是因为性格。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的小朋友做游戏,我往往都不是其中一个。有热情的小朋友邀请我一起去,我不知道怎样拒绝,就去了,跟在一群小朋友后面玩“老鹰捉小鸡”。每次都是玩了几分钟左右,就觉得没意思,心想着玩来玩去就是跑一跑躲一躲,又总是没有被“老鹰”抓住。多没意思呀。于是不爱玩游戏的我总是远离嬉闹的同学,大多数时候总是独来独往。
这样的片段只是我生活的一个缩影,因为直到现在,我依旧是内向、爱思考的性格。朋友不多但都关系深厚。而我过去的岁月里,因为性格,也被人提了不少意见,甚至多了一些烦恼。大多数认识我的人,都曾经说过让我改变性格的话。说好听点就是“希望你可以再活泼开朗一点”,不好听的话如“你这样的性格怎么适应社会!”。而在一些人眼里,内向意味着冷漠、怯懦,是没有竞争优势的。
我现在仍然可以清楚地回忆起我曾经的一个朋友有一天突然对我说“你是不是不喜欢主动和别人说话?”在我愣了一秒钟后,她大声地对我说了一句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感觉难受的话,她说“我最讨厌你这种人了!”
如果这句话是一个陌生人或者关系不是很好的人,我也许不会太在意。但这句话确确实实地、不是以开玩笑的口吻来自我的一个我很在意的朋友。那一刻,我真切地体会到因为性格而不被在乎的人接受的感觉。
这样的感觉持续到我高二的时候。
而惊喜降临,往往也只是一瞬间。
那天,我所在的高中举办了一次校园征稿活动,内容不限。我对此感到有点新奇,便想一试。因为我从小迷恋天文学,阅读过不少天文学方面的书籍,再加上我平时喜欢思考的习惯,我写的一篇讨论天文学的文章很快就在许多充斥着流行、言情的文章和流水账文章中脱颖而出,刊登在校刊上。当班主任在讲台上宣布这件事时,班里炸开了锅,一道道伴随着惊奇、羡慕的目光向我投来。我顿时不知所措,接着又是一阵惊喜,脸上渐渐浮现出微笑。
那天下课后,我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同学说,“原来你喜欢天文学呀,好有品位哦!”有的同学说“原来你看了这么多书呀,真是沉得下心呢!真是深藏不露啊!”后来又陆陆续续地有一些同学拿着他们的作文来请我修改。
那天晚上,我将手机里的背景音乐从陈奕迅的《浮夸》换成了张国荣的《我》。按下播放键,手机里飘出张国荣富有感情而坚定的声音:“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那天,我终于体会到了内向性格给我带来的好处。我比大多数人更深刻的思考和更耐得住寂寞的能力原来是很有竞争优势的。
由于自信心的提升,我的成绩突飞猛进。本来水平在二本线上的我居然在高考考出了一本的好成绩。
迈入大学校门后,我选修了心理学。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明白,内向者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与世隔绝的样子,他们不过是换了种方式与世界接触。只要他们多多把自己心里的东西展示出来,他们一样可以很优秀甚至比外向者更优秀,更容易成为对这个世界有杰出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