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来北京已经两年半了,当初抱着闯世界的心态来到北京一家研究所读硕士,到今天临近毕业,在一个安详的午后,喝着茶,细细回味这两年多来的点点滴滴,猛然去回忆,脑海中一片混乱,时间就像是北京的雾霾,一点一点的吞噬着你当初的雄心壮志。
何为理想?何为壮志?回头望去,早已是千疮百孔,将就就将就,逃避且逃避,何时才能勇敢的面对自己,面对吾日三省吾身的约束,面对不染无所事事的心态。有时候想法终归是想法,实际终归是实际。这点也许就是我与那些优秀的人之间的差距,他们那些人说到做到,不会因点点琐事而突然间迷失自己,不会因一时的得失荣辱变的一段时间萎靡不振,更不会整日去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鬼东西。
慢慢回味这三个多月来的找工作,总结出一句话:高不成低不就。想去追逐平台更高,名气更响的企业毫无问题,每一次失败的打击不论是对我的身体还是精神都是不小的挑战,总会让我萎靡不振几天,而且每次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半彻底的走出来。那种走到最后一步被拒绝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好与坏的差距就在企业最后拍板的一瞬间体现出来,而造成好与坏的差距却在平时每天每秒中显现出来,虽然我极力不承认出身的不好,每次都会鼓励自己出身不好也会有逆袭的机会,企业给了你机会,你就要去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争取,失败了只能说明你的能力不如别人,并不是你的出身不好。希望能从每一次失败中成长,从每一个细节中寻找自身的不足,不断去学习,去让自己变得更好。静下心来,仔细总结,多看几本书,慢慢体会。
关于理想中工作,发现自己太容易变化了,一会目标这个,一会目标那个,太过混乱。始终无法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总是想着去捡漏或者去碰一碰,结果却是碰了一鼻子的灰,最后只能灰头土脸。现在我依然在衡量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是否真的适合应届毕业生,但是却没有仔仔细细想出几个确定的衡量点出来。刚好现在趁机想一想,首先,薪资,如果一个创业公司在北京,给应届毕业的硕士月薪能到一万五,是否可用考虑?其次,能力,之前在一次面试中也说过,给我一万五的工资我不会去干,因为我的能力还达不到一万五的水平。再次,风险,这个风险包括职业的长久性与公司的寿命以及唯一性,其实我心里是希望高风险与高回报。最后,还是风险性,当然这个风险性主要来自家人,有时候家人的意见还是挺重要的。关于牧羊,一句话,心有不甘。
最后,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总结:努力在可以应用、可以拓展的地方,应用它、拓展它;在不能应用、不能拓展的地方,就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