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什么是智力障碍或者智力落后。这个概念的背后其实包含了大多数人所未知的故事。
开创智力障碍教育个案探索的先驱人物是法国精神病医生伊塔(Jean Marc GaspardItard,1775~1838)。1798年人们在法国阿维龙(Aveyron)山区发现一个自幼被野狼虏走而在狼群中长大的男童维克多(Victor),维克多年约10-12岁,不晓人言、习性如狼。1799年,伊塔开始了长达5年的对这个“狼孩”的教育训练研究。
伊塔对野孩子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感觉机能的开发、智力的开发、情感能力的开发三个方面。其中,感觉机能的开发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受洛克、康德、卢梭等人的影响,他确信,人类的发展与观念的形成,是由各个感觉器官的作用所导致。他在针对维克托的教育实验中,采取孤立各种感觉器官,并分别施以训练的措施。
尽管伊塔的教育实验,在感觉训练等部分领域获得了一些成果,但他却无法将维克托塑造成为一个“正常儿童”。他认为,这是失败的,并且中止了以后的教育工作。1805年以后,他在巴黎国立聋哑院工作,专门从事对聋哑人的治疗与教育,直到逝世为止。然而伊塔的教育实验在哲学以及科学上颇受瞩目,人们认为,他的教育实验揭示了“白痴儿童”教育的可能性,为之后一个多世纪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奠定了基础,他因此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
1837年,伊塔的学生,法国精神病医生塞根(EdouardSeguin,1812~1880)应导师之邀参与了一个“白痴”少年的教育工作。1839年,在伊塔谢世之后,他用两个人的名义发表《我们十四个月的教育实践》一文,得到了精神科医生埃斯奎洛尔(J. E. D. Esquirol)的高度评价:他开拓出“白痴儿童”的研究与教育之路。塞根的教育,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使用生理学的手段与器具,应用生理学的原理,而使力学的、感觉的、反射的、自发性的诸项机能得以发展”的手段。塞根使用自己设计的各种器具,按照行动、智能、意志的顺序进行训练。在行动方面,他以体操等身体运动锻炼身体、调整动作以及进行手指训练。在智能方面,他实施感觉和语言训练。在感觉训练方面,伊塔视听觉为第一感觉,而塞根则重视触觉。
塞根的教育对世界各国智障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他研究生理学时所创造的教育器具,许多被蒙台梭利采纳,其中的塞根板等至今仍是蒙台梭利教具之一。
意大利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继承并发展了伊塔与塞根的智障儿童教育方法,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治疗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肌肉运动训练(包含日常生活的练习)、感觉训练、语言训练等。在蒙台梭利教育的治疗体系中,感觉机能的改善最具特色。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并未停留在感觉机能的改善阶段,而是以感觉学习的构成体系作为智力学习的桥梁,亦称之为治疗性感觉学习。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感觉教育是应给予高度重视的教育课题。(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如培根所言,“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1876年,美国成立了至今仍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智力落后专业组织,今天称为“美国智力与发展障碍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 Disability,AAIDD),协会曾经历过多次更换名称的过程:
-1876美国白痴低能儿养育院医疗官员协会(Association of Medical Officers of American Institutions for Idiotic and Feebleminded Persons);
-1906美国低能儿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for the Study of the Feebleminded);
-1933美国智力缺陷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AAMD);
-1987美国智力落后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AAMR).
-2007美国智力与发展障碍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 Disability,AAIDD)
不但协会多次更换名称,关于智力落后的定义也经历11版的改变,自1908年Tredgrod给出最初的定义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美国AAIDD分类与术语委员会认为智力落后的定义有必要定期修订。尽管数度更改,但定义中的三个核心维度没有改变,即智力功能低下,适应性行为受限,在发育期出现。
自1992年,AAIDD正式使用“支持”(support)的概念,强调旨在提升个人功能与生活品质的支持系统的构建成为定义变化的新趋向。协会名称和智力落后定义的变更彰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障碍认同(disability identity)的诉求,更趋向对人的尊重,表达了对障碍理解的社会生态学视角和多维度解读,更能促进旨在提升个人功能的支持理念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