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红袈裟(2)

                (七)


赵显从大都到了上都,离江南越来越远了,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了。陪伴他的只有母亲全氏和老师汪元量。

    他已经不是皇帝了,忽必烈封瀛国公,亡国的宋臣背后都叫他“殇国公”。大都待了四年了,虽然没有临安的吴侬软语和华衣锦服,也没有了宫女太监的唯唯诺诺和成群大臣的前呼后拥。但他倒是习惯了北方凛冽的朔风和分明的四季。更喜欢和开朗、健壮的蒙古孩子玩耍。特别是蒙古小公主,虽只大她两岁,像大姐姐对小弟弟一样百般呵护。

开始,忽必烈让九王子和四公主同赵显一起师从汪元量。他告诉王子、公主:汉人学识深厚,学说系统并源远流长,学他们的策论,不学他们的礼教;学他们的诗词不学他们的酸腐;学他们的文字,不学他们的八股;学他们的历史,体会宋亡的教训。

    赵显非常高兴有人和自己一起学习那枯燥的之乎者也和背诵不懂的诗词。年幼的他并不能理解亡国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就是公主的父亲灭亡了他的国家。他只知道来了两个玩伴。同学即玩伴,年龄相仿,汪元量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敌人”,他们三个想方设法地让汪师出丑。

    汪元量摇头晃脑背诵南唐后主李煜的词: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背诵到“垂泪对宫娥”,汪元量已经泣不成声。三个学生,从老师的语调和表情,感受到老师痛苦的情绪,可是又不知为什么哭,面面相觑。汪师看着孩子们疑惑的眼神,欲言又止,仰天长叹,自言自语道:家国,山河,唉!

骑骆驼,是赵显最喜欢的游戏。骆驼温柔,不同于烈马,他更愿意和四公主一起骑,莫名的,贴近了公主,就莫名的心安。而九王子更愿意在烈马背上闪转腾挪。

    从大都到上都,赵显行路都是在骆驼背上,公主陪伴着他,经常是俩人骑着一峰骆驼,在厚厚柔软驼峰上模模糊糊睡着了。

不知不觉,十二岁的赵显和十四岁的公主已经同学四年。十五岁的九王子已经加入征西的蒙古铁骑,他早已不记得汪元量读的那些文章、诗词,他要提刀上马,在铁血中建立功勋。公主也到了出嫁的年龄,早熟的蒙古女孩坚决要跟随赵显去上都,忽必烈也不强求,他安排四公主和赵显一起学习,就有嫁女赵显的想法,通过联姻,进一步稳定江南。只不过,现在江南大局已定,嫁与不嫁也无关紧要了。不过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基于这样的想法,他顺水推舟,也就同意公主去上都的请求。   

    他不知道,公主已经离不开赵显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