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无知不是缺陷,持续成长才是美德。父母最大的体面,是和孩子说:'来,我们一起研究这个世界。'"
【原文摘录】
“那你为什么不是富人呢,爸爸?”我问。
“因为我选择了当一名老师。老师不该去想怎么发财。我们就是喜欢教书。
我希望我能帮你们,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才能赚大钱。”迈克和我转过身去继续清理现场。
‘我了解,’爸爸说,‘如果你们想知道如何致富,不要问我,去和你爸爸谈谈,迈克。
’“我爸爸?”迈克苦着一张脸问道。“对,你爸爸。”爸爸微笑着重复道,“你爸爸和我聘请同一个银行经理,他对你爸爸非常崇拜。他对我提过好几次,说你爸爸在赚钱方面是个天才。”
01
父母的两种答案,藏着孩子未来的两种模样
从以上的对话中我看到了小罗伯特的爸爸说他喜欢教书而不应该想着怎么去赚钱有可能是真话
也可能是对自己赚不到大钱的一种借口或者是心里安慰
还有可能因为需要在孩子面前保全自己面子而给自己找的一个台阶
但是紧接着小罗伯特的爸爸坦然的承认了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赚大钱,并给到孩子们一条线索
就是迈克的爸爸是个赚钱的天才,他们可以向迈克的爸爸去寻求帮助
说实话在我看到这段的时候我是很受启发的。面对孩子们问的这么犀利的问题的时候
有多少家长能够坦然的向孩子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给出建议的?
大部分的家长会说:“小孩子的任务就是要好好学习,不应该问这种问题!”“这不是你该操心的问题。”等等。
这样回答会有什么问题?小孩子也许会沉默,也许会觉得委屈,也许会停止探索,也许····会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很多人会觉得,难道不应该是这样么?我之所以说受启发,关键就在这,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回答?
02
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小孩子天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喜欢探索,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他们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当他们可以在地上爬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各种探索,会到处看,也会到处摸···等到再大一点,会走路的时候会跌跌撞撞的爬上爬下,各种“搞破坏”
其实这都是他们探索的一种方式。因为他们初来乍到,对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等到他们会说话了,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在大人看来很稀奇古怪的问题
很多问题还富有哲学性,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啊?男生和女生有什么不一样?天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等类似的问题
然而有一些问题是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就好像小罗伯特问他的爸爸为什么不是富人,怎么样才能成为富人?
为什么我们会不知道?因为从来就没有人教过我们!
03
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的两种选择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回避这种让自己尴尬的问题,随便一句应付过去
也可以是恼羞成怒,以大人的姿态去告诫和应付。这样做看似暂时的解决了问题,也让自己在孩子面前显得不是那么的无知,而留下点面子
但是长远来看,我们正在一点点的关闭孩子的好奇心和思维的大门
渐渐地孩子也就不再提问,(准确是说是不再向你提问)因为他知道问了也是白问,还有可能会遭到横眉冷对的危险
我们还可以选择坦诚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承认很多问题确实是我们不知道的
因为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所以我们只要跟孩子坦诚的承认就好了,孩子会笑话你么?会觉得你是一个无知的爸爸妈妈么?
不会的,你可以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不是百科全书哦,爸爸妈妈也不是万能的哦,爸爸妈妈也不是什么都会的哦
但是,爸爸妈妈可以陪着你和你一起学习成长
(PS:很多时候我们想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建立一个好的形象,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好树立自己的权威,这样孩子才会因为信任仰慕而服从听话
可事实上建立在权威之上的服从是不长久的、父母不可能是无所不能的超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他会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奥特曼、也没有白雪公主
世界观重塑,信仰崩塌的那一刻也是权威消散的时刻,随之而来的也许就会是叛逆)
04
坦诚的力量
随着他们渐渐地长大他们也会遇到无数个他们不知道问题,那个时候他们不但理解了父母,也知道了学无止境,培养了终身成长学习的思维习惯,也培养出坦然面对问题的勇气
因为知道了父母不是万能的,所以也会主动的帮助父母去做一些事,解决一些问题
同时父母不但得到了学习和成长,也会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信任,愿意和父母敞开心扉的沟通交流并听取建议
05
孩子的智慧与成长
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很多时候我们也低估了孩子理解事物的程度(也许是高估了自己对小孩的了解)
会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因为小,不懂事。然而,孩子真的因为小,不懂事么?
也许只是我们借口麻痹自己,图个心里安慰罢了
有时候只是因为小孩的词汇量匮乏而词不达意或是表达不出来。也有时候是因为小小的身体带来的无力感,使他们没有办法做更多
当我明白了这些问题之后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我自己虽然没有孩子,但因为我能更好的理解孩子而更好更愉快的和身边亲戚朋友的孩子相处
面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知道的,我会耐心的解答尽可能的以他们能听的懂的方式去解释
不知道的我会说: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可以上网查一下再告诉你哦
有时候我直接用AI来帮助解答的操作瞬间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有一次我发小的两个双胞胎儿子问我:为什么火车不会掉下来?我知道他们想问的是:为什么火车不会脱轨?
当时其实我心里隐约的知道火车不会脱轨是和火车轮子的设计有关系,但我也是茶壶里面煮饺子,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他们听的懂
于是我说: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解释,但是我可以给你们看一段火车在轨道上行驶的原理解释你们就知道了
两个小家伙带着兴奋和好奇看完了视频,他们学到了新知识,我也巩固了知识
有意思的是,后来他们问到我不知道的问题之后他们会说:那你上网搜一下呢?
你看,无形当中他们也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还有的时候他们会问一些他们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比如说:哪个奥特曼最厉害?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其实我知道是想展现自己)
我会拿出一副好奇的样子说:我也不知道啊,你们可以告诉我么?
他们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跟我解释,聊到兴起,他们的分享欲也是爆棚,在学校学的知识、歌词诗赋统统给你表演一遍,你就在旁边静静的看,静静的配合,真的是很有意思
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喜悦和幸福,我能感受到的,我相信你也能,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这种感受应该会更加深刻
所以,坦诚一点,适当的示弱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
当父母和孩子都敢于直面问题的时候,还有什么问题是不能够被解决的呢?到那个时候我们还能收获一颗强大的内心
樊登说过:承认自己落后没有关系,因为最重要的事情是成长,是你有没有每天都在进步,这是美德背后的美德。
✨【互动话题】你小时候问过哪些"超纲问题"?父母是如何回答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点赞前三名赠送《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电子书
💡本文系作者深度阅读《穷爸爸富爸爸》后结合教育心理学重构的思考笔记,建议搭配原文食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