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你处于那一个阶段,

就去做那一个阶段该做的事情。

万事万物都遵循一个规律:

发生,发展,灭空。

即便一个念头也是如此。

何况个人成长。

高手都是能够看到事情的发生,

能够掌控事情的发展,

按照事情的规律做事。

即便他看到一个念头,

他也会及时刹车,

不被念头带跑而空耗心力。

普通人,大部分时间

都是被念头带着跑,

空耗时间和精力,

而空留后悔。


不要迷信某一种方法,

方法都是别人亲身验证的东西,

而那个亲身验证有许多因缘和合,

不是你的因缘,

你是无法体验到的。

曾经因为读书太慢,

去学别人的读书方法,

当一次又一次看别人的方法

并对比我自己时,

我才发现

原来任何一种方法,

都不可以直接为自己所用。

许多人追捧那些指导读书的书籍,

我没买也没兴趣买,

因为我觉得,

别人读书的方法再好,

不一定适合我。

读书就像吃饭一样,

别人读什么书,

是因为别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养分,如果你正巧需要某类知识,

那只能说明你与别人同频而已。


吃饭时,

有人喜欢吃荤,

有人喜欢吃素,

有人喜欢喝粥,

有人喜欢吃馒头,

这是个人偏好,

更是个人身体的某种需求。

当别人分享某一种食物好吃,

你可能会认为这个食物就是好吃的,但是当你真正去品尝这个食物时,

你会发现自己对这个食物的感受,

并不像别人说的那般强烈。

万事万物体验过才是真正的经验。

小马过河,

走过才知深浅。

同样的,

每个人从小经历的事情不同,

读过的书不同,

需要学习的知识也不同。


有的读书博主说,

读书要逐句逐句地读,

要读懂,

把一本书读透,

这是最好的读书方法。

纳瓦尔在书里说,

他读书总是一目十行,

只把最重要的章节读一读,

把能够吸引自己的地方读一读,

他从来不会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把一本书读完。

那时我感觉,

他的读书方式应该称之为翻书,

他翻找的是书中的精华,

是书中对他有用的知识。

你能说他读书的方法是错误的吗?

每一种方法都是在特殊的时刻,

由特殊的人总结出来的。

这就像一棵树,

它在刚刚发芽的时候

和它在10年之后枝繁叶茂的时候,

需要的养料能一样吗?

它投下的树荫能一样吗?

它的姿态能一样吗?

纳瓦尔所说的读书方法,

并不适合所有人。

当一个人没读过几本书,

还处于小学生的思想水平时,

他读书的速度、

读书的方式,

能跟纳瓦尔一样吗?

跳读的方法适合于什么样的阶段呢?如果一个人

已经大量地读过几百本书,

他头脑里的知识网络已经能够融会贯通,

许多书里的大部分知识

他已经获取过的。

对于那些他熟悉的知识,

他可以跳过去,

只需要在书中,

去寻找令他眼前一亮的新的未知的东西。

那样的东西必须高于他的认知。


以前总觉得看别人的直播,

学习别人的经验,

那是成长的快捷方式。

现在才发现,

当别人写出了令我佩服的文章,

说出了令我羡慕的观点时,

其实我和他是有一定距离的,

这个距离常常会引起我的焦虑和苦恼。

总觉得别人的方法是成功的,

是有价值的,

可是学习别人的方法、

模仿别人的经验总是力不从心。

别人能够游刃有余轻而易举,

为什么自己却做不到呢?

其实那是自己还没有别人的功力,

就想学别人的花架子。

如果你在读书的时候,

总是觉得自己看过了一本书,

回头却发现这本书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多少印象,

自己脑袋里面总是记不住,

你要问问自己,

你是为了读完这本书而读这本书,

还是为了让这本书融入你的知识库。

如果仅仅是为了增加读一本书的数量,

那这本书读完之后,

可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如果你是为了吸收书里的东西,

那么围绕着一个你感觉新鲜的知识点,

或者是感觉惊艳的一句话,

或者是书中的某些你从未涉及到的知识,

展开自己的思考,

激活旧的知识网络,

写出自己的见解,

你就把书里的东西,

吸收到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两年前,

没读过几本书的我开始读书的时候,翻开一本书,

总觉得书里面几乎每一个句子都能带给我新鲜感,

给我惊奇。

现在去看我曾读的书,

那些画横线的、

记笔记的、

写感悟的,

几乎每一张都有。

那时候觉得读书太慢了,

一本书好看的精彩的地方太多了,

其实那是因为自己脑袋空空,

看到什么都是新鲜的。

有人说一本书不需要逐句逐句地全部看,

因为作者在一本书里不可能每一个句子都是有价值的,

大部分的句子都是为了解释一个观点,

如果这个观点你懂了,

那么这些解释的句子你就可以跳过去。

有专家说,

一本书有80%都是废话,

只有20%是精华,

如果你看到了20%的精华,

那么80%的废话你就可以不读。

试问,

在你的知识很有限的情况下,

你的思想高度根本达不到作者的高度,

那么你就会觉得作者写的每一个点都是值得学习的,

你还能判断出80%的废话吗?

那80%的废话,

对于专家来说是废话,

对于一个没读过几本书的新手来说,那就不是废话了。


最近的一些感悟,

万事万物都遵循自己内在的规律,

在某一个阶段做某一个阶段的事情,不要羡慕别人的果子,

因为那个果子是有前因的。

老子早就用“反者道之动”总结出了宇宙规律,

万事万物都遵循物极必反、循环往复的规律,

你看到别人的成就,

那是别人走到了一个程度之后的呈现,

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他那个阶段的相,不要着相,

学不到的。

遵循自己的规律,

找到自己的轨道,

安心学习、成长、提升。

那别人的方法就不学习了吗?

学是很有必要的,

但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个人成长,

所有的方法不存在正确不正确,

只有合适不合适。

不必羡慕别人的云淡风轻,

认清自己所处的阶段,

找到适合自己的步调,

一路向前。

因为没有时间,

所以每天都是新生。

2025-04-01 周二 20:00:5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