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和“个人品牌”两个概念,必然是不同的或者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但是,在“个人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研究、学习的角度,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吸收、借鉴“品牌”的成果。
为什么要学习“品牌”的成果呢?
因为,关于“品牌”的理论体系、实践方法论等等其实是很成熟、完整的,而个人品牌是近几年兴起的。
但两者之间的一个结合点是:不管是“个人品牌”还是“品牌”的建设,最底层的一些东西是存在相似、相同、相通的地方的。
所以,在个人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品牌”建设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必要的。
也就是说,在个人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一个意识:“个人品牌”是“品牌”的一个分支。
落实到具体层面,不管是定位、理论、传播、变现等等各个环节,我们都可以或者说需要研究和学习“品牌”的成果。
但是,“个人品牌”的建设绝不应该等同于“品牌”建设:
比如“品牌”的建设,会不断地强调要操纵用户消费的潜意识或者说抢占用户的心智,为了达到这些,“品牌”的建设会“坏”到哪个地步呢?
会出现的结果是:把你不需要的东西变成你需要的东西,不想买的东西变成你必须买的东西。
就比如说:
解渴的同时还想补充能量和解乏的话,和红牛啊!【困了累了喝红牛】;
热的不行想喝饮料解暑,和雪碧啊!【透心凉,心飞扬】;
可吃火锅时去火,不是有王老吉(加多宝)吗!【 怕上火,喝加多宝】;
想要证明爱情永恒,卖钻石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
仔细想一下我们大脑所认知的很多品牌,或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品牌,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个逻辑。
品牌就是在这样持续不断地、“暴力”地构建起大众原先“并没有”的一种认知。而结果就是:大众不自知但受其影响以至于做出消费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这种认知模式的影响。
现在,再去吃火锅时,人们会说来一罐加多宝还是来一瓶啤酒?“老板,再来X罐加多宝”可能是更多人的一种选择了。
那“个人品牌”呢?
个人品牌的建设中,我们当然也强调市场、强调传播、追求引流,追求变现……
这些东西并非不合理,甚至是“应该”或者“必须”。
但是,在这些的基础上,我们必须、一定还要关注一些其他的东西。
比如修身、修心、助人、连接、交流、分享、成长、爱、关心、美好、善良、改变……
当然不是说“品牌”中这些东西并不存在,很多品牌甚至是主打其中的一些主题的,但是从“品牌”的建设的总体环境上看,在真实性、实际落地程度这些上,其实很多品牌主打的很多东西的“落实”层面是有待商榷的。
而这些东西,在个人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也往往是更容易被忽略的东西,但它是必不可少的,在个人品牌的建设中必须更加地突出,甚至是必须要当做个人品牌建设的“地基”成分。
少了这些东西,个人品牌建设就不行吗?可以,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或者成功,但绝不算真正的“成功”。
所以,个人品牌的建设,需要在“个人品牌”和“品牌”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所借鉴吸收,有所突破创新,有所不一样。
我是小伟,这是我日更的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