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质量党建的引领和保障。只有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筑牢“红色堡垒”,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引擎”党的领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复杂工程,只有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个环节,才能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发挥基层组织“引领力”。“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点”“线”“面”相结合,搭建好产业链党组织“红色堡垒”,将党的基层组织融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调、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锻造“先锋铁军”,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源动力”干部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只有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才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把好干部选用“入口关”。“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要鲜明树立重基层、看实绩、听口碑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建立“能岗匹配”“知事识人”的干部选用机制,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事创业环境,把优秀干部集聚到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前沿。做好干部培育“营养餐”。

集聚“创新人才”,注入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动能”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积极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关键。要把人才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倾心引才上下功夫。“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立足区域资源和产业特色,精准绘制人才需求地图,明确所需人才的类型、层次和数量,靶向引进契合本地产业发展的“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切实让人才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增量”。要优化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待遇,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