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鼎 時節詩 四月 論語 衛靈公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里面的这一篇,事实上这个是一个组合,按照时节上的说法。这个翻土完了,要播种了,其实是很繁复的工作,需要众人重复的去执行,那这个就会跟劳务分配是有关的啊,劳务分配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点,你自己做不到,也不要去勉强别人,同样的劳务,劳务分配上,你有可能一天就是在那边种田工作12个小时,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西洋人,他有提出了一个直观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单位里面,父母亲来分配蛋糕的这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家庭里面,有五个子女,每一周都会有一个蛋糕可以吃。那么由谁去分这个蛋糕给五个小朋友呢?最好是来定规矩。
每一周都轮流来切蛋糕,那么切蛋糕的那个人,是最后选蛋糕的?这样会有什么效果呢?它切到第第五刀的时候,那个才是自己的蛋糕,如果之前的切大,那么它自己的就变小。那如果第二次第三次切多了,那也会代表第五次切的变小啊,所以就会变成说切四刀,尽量跟第一刀第二刀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会造成一个公平,那我记得看过气管上的说法,他外国人的理解了,用这个方法来譬喻,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少获得,你就会尽量公平。
同样的,社会上会告造成不公平是为什么,其实这个相关问题都可以推论出来,所以这个是第一个世界上的意义,前面有多两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那这个就是跟所谓的教导上会比较相关联,你没有经验,你没有资格去跟别人输出有效的内容,那顶多只是你的感想而已,那那这个知与行之间,在王阳明之后,大家都以为是两件事情。
那知与行,在这个民国初年,应该是民国初年蒋中正啊,刻意推广的啦,因为他就有他的军事目的,有他的政治意义啦,事实上这个。这个知行合一几乎就是在个月底下的啦,老妈你你会唱了,你心情动了,你身体就想动,所以这个老妈我也讲过好多次。我们讲歌乐的几乎不会,不需要去讲知行合一啊,那个是不会歌乐的才讲知行合一啊,所以,所以你说500年前王阳明的东西有多么兴盛,这个。我是觉得不太可能啊,那个都是后世的造作,因为明代就有四位入寺,孔庙四位都啊,其中有这个三位呀,都有非常强烈的存在呀。
那么那么刚刚是顺便补充这两点,第一个是因为时节上面造成公平,才会有这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跟这个所谓什么啊,你自己有有所经验,有所调查,有所实践。才才才能够去做啊,分享的事情,韩式外传里面也有讲到啊,有三位长者,你才有办法教孝,有五个同辈才能交友。有11个啊,有11个朋友啊,你才能够完整教别人分享这个孝悌之道啊。
你有这个现实的人际经验啊,才有资格去讲传统文化,或者是进行教育,这个是很严格的标准,那么他这个教育,它就不是讲所谓的先天存在教育,它原原本本就是一个后天作用。说一个其它教派说法,说人一出生下来就会讲话,然后指着天比着地说唯我独尊,这一句话完整的是出现在唐朝时候的道家经典里面。
这种历史悬案呢?其实真的没有几个人关注了,基本上就是三百年来,黄土上说会有宗教,八成都是谎言呢,只是说不会去否定,黄土上有所谓的宗教,但是仅此而已,因为唐朝的时候,就有三次灭佛事件,然后有一次政府公开的伪造经典事件,所以说在什么汉朝,唐朝就开始兴盛佛教,你看正史就知道是不可能的,都是外国人,当然我我是讲台湾经验,台湾跟香港其实都是有没有,他就是把你当做殖民地看啊,那。
那,那全世界最成功的被殖民地就是印度啊?那如果佛教真的那么兴盛,那为什么大英帝国的人自己不信呢?因为那个就只是他们所使用的一种工具。来把印度人打的乱七八糟,然后我没有啊,成天醉生梦死,逆来顺受,不思进取啊,不思进取这个很严重,所以他就会造成他整体国力就很差劲。什么啊,那那当然,基于数字上的考量,1万个学生里面一定会有第一名嘛,对不对,那所以事实上你看那个没有整个印度的大学高等人才。对不对,拔尖的,嘿,通通都到这个美国的资信业去干。
然后现代人绝大部份对整个国学的认识根本都还没恢复,也没有完整,所以一般人的持续力会很差。也就是尽量,也是尽量而已,那因为很多事情,也不是我们能勉强的。
就像之前说过,利益驱动,当然会有一定的呈现,但是它的下边界很明显。
以上未經整理確認
是來自洪老師語音內容相關
木蘭鋪陳文字,難免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