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时空对话]
老子面对急剧动荡、混乱不堪的社会现实,感到一种失落,同时感到自己的理论学说无人理解,更没有统治者愿意采纳,心情更加郁闷苦恼,于是便开始怀念远古蒙昧时代结绳记事的原始生活。
人在绝望的时候容易产生幻想,晋朝的陶渊明也是在看透了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而又无力改变从而辞官归隐田园,躬耕僻野,写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显然是受到老子八十章内容的影响。
老子和陶渊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用一个美丽的幻想,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的强烈不满。
另一方面,老子看得更深刻一些,他认为广土众民政策是一切祸患的根源,作到小国寡民便可以消弭兼并战争,做到‘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进一步推导下去,便可以避免因获取物质资料而酿成社会纷扰的工艺技巧,‘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再推导下去,便可以取消使民难治的智慧,而且结绳以记事的方法来代替;便可能使人安于俭朴生活,不为奢泰的嗜欲所诱惑;便可以使人民重死而不远徒,以至老死不相往来,连舟车等交通工具都可一并废除。
这是老子理想中的“国家”的一幅美好蓝图,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老子用理想的笔墨,着力描绘了“小国寡民”的农村社会生活情景,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
于是老子认为应当把现存的国家变小,使国家的人口变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国家的大小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庄、一个社区,甚至相当于一个居民小区。
这样的小国家,没有欺骗和狡诈的恶行,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不会攻心斗智,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
由于这样的小国家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不需要和他国互通有无,因此也就无需人员往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也就不会发生任何的纷争了,大家都生活在各自的安乐窝里,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老子的这种设想,当然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老子在2500年前是不会意识到社会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生产关系是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
老子向往的‘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的原始‘乐园’仅仅是人类历史经过的一个小小的片段,人类社会经历了2500多年的发展,最终走向了全球化的道路。
历史以铁的事实打破了老子的“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美好梦想。
无论怎么说,老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就是无论身处什么不堪的环境,自己多么不被人理解,自己的理想抱负多么难以实现,但是都不要失去道德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