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近发现,年纪大了,再也找不回从前跑步时的风驰电掣感。什么时候会跑起来?和朋友追过公车的事儿也要回到大学时期,这样的机会真是可遇不可求。
因为司机多会从后视镜里看到你,然后等你上车。但是,公交车座位是有限的啊,上了车你是坐着还是站着,完全看那个时段的人流量,先到先得。
但是,有种情况你先到却并不先得。去年为了去八达岭长城,得知列车班次一天也就几班,一旦错过了一班就要在人头攒动的车站排上很久的长龙。这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只要前方人群小小挪动一步,对于后面的人来说,就有了一丝待解放的欣慰感。
终于下一班列车到达,得到了信号的朋友们那是一个激动,原本还算笔直的队伍顿时横向发展,谁都想抓住机会走到前面去。于是拖家带口的朋友们就麻烦了,因为跑不快。年轻人特别是没对象的,只要管好自己的行李不丢,拿出学生时代的赛跑速度就能改变原先落后的处境,占到宝贵的车厢位置。
其实,说这件事并不是嘲笑没有抢到位置的人。只是觉得我们时刻都被要求“速度”,“争抢”,要追赶前面的人把他们甩在身后。这种意识小到一个座位,大到整个人生前程。
小时候,在群众的眼中,谁家孩子的成绩好,记住知识的速度快就会得到无数的捧夸,笃定未来会特别有出息,却无形中伤害到了不少成绩并不好的孩子。他们并不习惯认同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启蒙,认为是文化课学不好才这样。
那就好好学文化课吧。只是当学业结束,世人又变了一个态度:“学历高有什么厉害的,赚到的钱说不定还没有我们多。”啊哦,这真是一个重磅打击:原来读书时候比拼背诵,听写的快慢,并不代表日后赚钱的多少。我们得靠别的技能去获得地位,真正的超过别人。
从前我们有厌恶学习的情绪,是来源于我们无法真正意识到未来的意义,一直在别人的指导下亦步亦趋的前行。虽然别人告诉我们,学习是为了自己。但对不起,那时候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只想着如何拥有考试前十名的成就感。
B
大学毕业后,每个人都相对平衡的站在这个世界,并没有从前时代里作为大学生的优越感。眼前的蛋糕根本不够分,那就靠能力吧!毕竟适者生存,我们到了自己能做选择并为之承担的年纪。
于是,去大城市的广阔机遇里成为一名励志的强者。虽然车水马龙,争分夺秒,但是自己的梦想可以有处安放。当然,有的人会一口否定:“那里的节奏才不适合我。”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各有着成见:一方觉得漂泊不现实,一方觉得安逸不理想。
从前我觉得人就是太快了,得放慢自己的节奏。有一天当我发现,这世上存在着一种为理想而战斗的人。有的日夜弹练着吉他,为了自己的音乐;有的时刻关注着通告,各处跑场为了成为一个可以上镜的演员;有的走遍各处的风景,只为了不让“30岁之前你还没有去看世界”的话在自己身上应验。他们的确需要速度,需要将自己放置在一个保持追求的状态,这样他们才是幸福的。然而,这是在自己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努力的过程,是真正掌握到自己生活节奏的基础上再去冲锋上阵的结果。
只是,虽然我们终于长成了大人,但真的能立即掌握自己的人生节奏么?从懵懂时候被告知分数越高越好,到毕业后发现工资要越多越好,结婚越早越好。当然,前面两个好说,我们好好学习,认真工作。但结婚可不能凑和,别人口中再振振有词的“你再不找就要找不到了”这类的话也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