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如今正值开学季,生活费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挖财记账发布的《2019大学生消费报告》显示,购物仅占大学生生活开销的第三名,而前两位分别是餐饮和人情社交,人情社交的支出占据大学生生活费的21%。生日会、同乡聚餐、学生会聚餐、毕业聚餐、节假日聚餐,各种各样的聚会,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增加了生活花销。(9月3日红星新闻)
事实上,刚刚踏入大学生活的新生觉得生活费不够并非个例,其原因在于他们刚刚结束被学习占满的高中时光,其中大部分人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也第一次可以自由支配生活费。此时,由生活费带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无论是日常开销还是社交支出,“钱”仿佛成为了真正开启校园生活的钥匙。
究其根本,问题的关键在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尚未形成健康的消费观。他们尚且还是“被扶养者”,基本没有赚钱能力与经历,生活费的来源主要依赖父母,无法完全体会“生活费”三个字背后的辛苦。当下,我国的基础金融教育还比较欠缺,但在全社会范围内特别是学生群体中普及正确消费认知是十分必要的,越早将量入为出、开源节流之类的正确消费观根植进学生的心中,就越能避免学生形成盲目的消费观,用高额的生活费来堆砌看似丰富的校园生活。此外,一些大学生不仅存在高消费现象,一些不合理的高消费现象尤其值得关注。比如某些学生对名牌奢侈品的追求,肆无忌惮地使用网上的“白条”“花呗”等进行超前消费……
十年寒窗教会了学生如何考上大学,却没能教他们如何创造一个丰富且有意义的大学生活。诚然,必要的社交活动是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并不能成为校园高消费的理由。进行社交活动的渠道有很多,并非只有聚会聚餐这一种,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加社团,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与无休止的聚会聚餐相比,这些社交活动往往更纯粹,更能巩固友谊。
此外,大学生活不能仅仅被人情社交占满。大学是广育人才的知识殿堂,积极开发自己的无限潜力,做到精神富足才是大学生活的要义。无论是在图书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参加各种比赛锻炼自我,亦或者勤工俭学获取报酬……这些校园活动一方面不会增加大学生的生活费压力,甚至能够自己赚取一些补贴,另一方面能够真正地充实自我,提升自我。
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对一个大学生而言,到底多少生活费才合适,而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真正认识到大学生活的意义所在,精神富足的大学生活远比物质富足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