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112

      普普通通的胜临也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那就是对音乐的痴迷。但在他自己看来,他这点儿兴趣爱好,还算不上什么特长。

      从小就爱唱歌的他,在小学六年级时突然变了声,以前什么调调都能唱上去的他,猛地发现自己的声音不仅变粗变哑了,而且声音就像被卡在了嗓子眼儿再也上不去了。但他依然喜欢音乐喜欢听歌唱歌。

      到了中学后,有了音乐课,刚开始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女老师教他们音乐。大家在音乐课前争抢着去老师办公室将一架硕大的雅马哈电子琴搬到教室里来,那年轻的女音乐老师边弹琴边教他们唱歌。胜临印象最深的就是学唱那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老师柔美流畅的歌声就像清冽的泉水一样流淌在他的心上。

      不久,他们的音乐老师又换成了一位比较年长的男老师。男老师姓李,以教授乐理知识和竖笛吹奏为主,也是从李老师那里胜临学会了歌唱指挥的基本手势。在五四青年节活动那天,胜临就是按照李老师教的方法,指挥全班合唱了一首《团结就是力量》,也是在这年的青年节活动上,胜临作为竖笛演奏队的一员参加了学校的汇演。

      学会竖笛对胜临来说似乎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因为从小他就见到父亲陆大力时常吹奏横笛玩,有时他也会拿起父亲的横笛试着吹奏,只是由于气力小,总是吹不出太连续的声音来。不过时间久了,他很自然的就是知道了手指应该怎样按住那笛杆上的孔洞,并且有样学样地抬起按下双手的手指时,还能保证绝不漏气。因此,第一次上竖笛吹奏课时,李老师讲完竖笛的指法后,胜临就能按照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乐谱,吹出比较简单的歌曲来。李老师在惊讶之余,更加细心地指导起胜临来。

      而一旦掌握了吹奏的方法,胜临便一发不可收拾似的自动学起更多的歌曲吹奏来,他对歌曲简谱的记忆也更广泛地积累起来。父亲在家里还时常教他吹奏一些更有难度的歌曲,比如热播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曲——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哎嘿,哎嘿,哎嘿

      无烦无恼无忧愁,世态炎凉皆看破

      走啊走,乐呀乐

      哪里有不平哪有我

      哪里有不平哪有我

      看着听着父亲用横笛吹起这支颇有幽默感欢乐感的快乐歌曲,胜临感觉好像一个个音符也在父亲的手指间活泼的欢跳蹦哒。于是,他很有耐心地跟着父亲学怎么在竖笛上通过敲击音孔而发出明亮跳脱的笛音,怎样通过在音孔处滑动手指而让笛音更加俏皮起来。

      当他依照父亲的教授而在课堂上吹奏起这首歌曲时,李老师就像发现意外的惊喜一样,一边不停点头一边从专业的角度作着讲解。当听到明亮跳脱的笛音时,李老师说这就是“打音”,而胜临此时正吹奏到“南无阿弥陀佛”中的后两个字。当听到俏皮的笛音时,李老师又讲解说这是“滑音”,而胜临此时正吹奏到“哪里不平哪有我”的后三个字。也是通过李老师这样的讲解,让胜临更加明白了父亲教授的技巧是什么,也许父亲自己也没听说过这些专业的称呼。但是通过胜临,李老师和父亲两人就像是一对心有灵犀的乐友,隔着时空交流与切磋着对这门兴趣爱好的热情和领悟。

      尽管胜临有自己所长,但他还是更加羡慕那些声音优美、唱歌好听的男女同学们。五四青年节活动的排演从几周前就开始了,那段日子里,坐在教室里的胜临时常能听到从排练教室里传来的一阵阵动人的歌声。那是一个女生温婉而柔美清纯的歌声,唱的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映山红》: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

        寒冬腊月呦盼春风

        若要盼得呦红军来

        岭上开遍呦映山红

      那歌声虽然感觉不出有什么技巧上的装饰,但就是那么自然天成般地流动成了天籁之音,传到胜临鼓胀的耳膜中让他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动,想象着那唱歌的应是怎样一个美丽的人儿呀?

      当青年节那一天终于到来,主持人报完《映山红》的歌名后,他才知道唱歌的原来是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