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家长,也是一位二甲医院的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临床营养师,心生活健康工作室创办人。
作为一位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家长, 经常有人会问我,你女儿那么优秀,你是怎么教育她的?我的回答是,我并没有刻意地去教育女儿,我只是陪着她长大,同时,也陪着我自己长大!
曾经,我自认为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我操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每天早早起床做早饭,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我认为这就是爱孩子的表现,当然,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从我的母亲处学来的,因为我的母亲、外婆都是这么当妈妈的!我母亲也有工作,但她似乎并无意在工作上出成绩,家,就是按照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慈母严父加孩子的模式过日子,然后,顺理成章地,我成家后,也是老公负责赚钱养家,我上着班管着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日子波澜不惊地一天又一天过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着,似乎缺了点什么,但是没有人去深究。
可是,某一天,已上初中二年级的女儿豆豆突然和我说:妈妈,其实,我小时候,你给我买的玩具都是你自己喜欢玩的!
啊,我楞住了!怎么会这样?
我被击中了,一语惊醒梦中人,心头电闪雷鸣之间,我问自己:我给女儿买的玩具都是我自己喜欢玩的,那,我多大了?女儿很配合我,她玩着妈妈喜欢的玩具时,那是她在满足谁的需要?到底谁是妈妈?
答案显而易见,女儿在满足妈妈的需要!
原来,做妈妈的我还没长大,并不曾真正清晰地做过自己!更没有真正准备好做妈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怎样的妈妈!
原来,不仅妈妈爱着女儿,女儿也用她的方式深深地爱了妈妈很多年!甚至,是女儿,在用她的方式在等待妈妈的长大,可是,为人母的妈妈我,在孩子说出了那句话时才意识到这一切!
原来,做了这么久的家长,我并没有真正看到孩子的需要,并没有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
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想要做自己了,是孩子,让妈妈明白自己需要成长!
所以,在那一刻,在内疚中,我开始对自己有了要求:要做个有自己的妈妈,要努力看到孩子,尊重孩子的需求!
我列出了好多条要做的事情:为孩子购买衣物用品前先了解她的需求和好恶,如果孩子的想法与我不同,我会与她协商;为孩子报辅导班之前我会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见;不套用道听途说的教育观念理念,尊重孩子独一无二的个性,因材施教……
从那时起,我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尽可能地不将自己的未满足的愿望转加到孩子身上,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家庭教育书籍,并且很想把书中了解到的观点与做法应用到生活中。可是,知易行难,生活毕竟是具体的琐碎的,面对成长中的处在青春期的日新月异的孩子,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再次有遇到了困难!
记得孩子上高一时,有一次考试物理成绩下降,我就开始焦虑,担心她成绩下滑,影响高考,于是开始替孩子制定每天的时间表、甚至不惜花了几千元给孩子报名一对一的辅导,可是孩子在上了一次课后,就自己做主退了学费,她说她不需要一对一辅导!
孩子坚定的话语再次提醒我反思自己,我刚刚发现,原来,自己所做的,表面是因为爱孩子,实际更多的是因为我承担不了自己对未来的焦虑,更多的是,我并不能信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
再一次,经由和孩子的互动,我看到了自己!
此刻,我体会到了一种感觉:感恩!感恩孩子!
传统的教育中,我们会要求孩子孝敬长辈,感恩父母,但是,我们很少看到,无论孩子多大,都在父母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承接了父母的情绪、期待和希望,也承担了很多家庭家族的责任!
孩子,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和促进了父母的成长!
相较父母的焦虑担心,孩子更需要的是拥有成熟自我的家长,更需要的是家长的信任和陪伴!有了成熟家长的信任与陪伴,孩子才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专注成长!
那一天,做为家长,我“放低”了自己,真诚地向女儿表达:谢谢你选择我做你的妈妈,妈妈爱你,也谢谢你爱妈妈!妈妈有妈妈的不足,我们一起长大!
自此,我开始深入思考一些有关教育的问题,想要有意识有觉知地成长自己! 因为只有自我成长,才能让自己日新月异,才能跟得上孩子的变化,只有有意识有觉知地成长,才能在孩子需要支持的时候,成为像山一样的存在!
2012年,我正式走近了学习心理学的课堂,并于2014年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与此同时,2013年,我女儿参加高考顺利进入大学学习心理学专业,,2017年顺利保送研究生!
2015年7月,我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柳林县心生活健康工作室,,致力于服务大众、传播心身健康理念,先后通过举办工作坊、讲座、沙龙,读书会等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服务与指导,内容涉及亲子关系、伴侣关系、个人心灵成长、心理咨询师专业成长等,迄今为止,参加者达千余人次,惠及柳林城区市民及周边群众!
最近吕梁市妇联组织了“最优家长”的推选,“最优”两个字再次击中了我的心,促我深思和内省!作为父母,我们总要求孩子优秀,以孩子优秀为荣,那,优秀父母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在心中认为自己足够优秀?
这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标准答案!
可是,我们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互相见证彼此支持,一起走在成为优秀的路上!
若果能如此,我们每个人都会是孩子的“最优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