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书薰衣草
岁月静好,关键在这个“静”字,心若平静,一切安然。世事纷繁,爱恨情仇,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内心平静,不受外界俗务所干扰。大多数的平凡人为生活而日夜操劳。年轻人,眼睛一睁,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需要拼命工作。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儿女的教育经费,老人的医药健康保障,轻易不敢松懈下来。要想静下心来,谈何容易。因此,岁月静好,就成了大家都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
有人说,等我退休了,我便归隐山林,修篱种菊,悠然见南山。是的,这是一个期望,更是对自己的一个安慰。人生无常,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过好当下,尤为重要。许是年级大了,余生,最不愿听的一个字就是“等”。
再读白落梅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已是不惑之年。与之前读时的心境已经完全不一样,同一本书,不同的年龄读,会读出不同的滋味来。年青的心,没有真正的懂得什么叫心静。大抵年青的心是浮澡的,对世界充满好奇的,追求的是变,而不是安稳。所以年青时读白落梅,羡慕极了她自由的脚步。于是,认为她游遍天下的人生,才是令我向往的诗与远方,才是美好人生。根本就没有读懂她的禅意人生,清简心态。
这本书,是作者游历名胜古迹的散文集。她的文字清淡,富有禅意。
当历经了岁月俗务的历练,我才读懂了:这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长;任何去处,都是归宿。
这位出生在江南的美女作家,她游走山水湖泊,寻访古迹名胜,带着一身禅意,用心灵体会每一段旅程,用佛心感悟每一程山水,一景一物、一草一木皆有情。她让我想到王维的飘逸出尘的人生态度。岁月更替,江山易主,她(他)们对心灵原乡的追求何其相似。
日暮苍烟残照里,闲愁一片无人语。
古镇,想来是最适合独自去游览的。静静的推开时光的门眉,古旧的楼阁、小格的木宿棂、发光的青石板路、悠长的小巷、筑梦的廊桥,还有环镇而绕的流水。都在静静的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如梦西塘、丹青黎源、水墨徽州、风情丽江,作者用一种满怀深情与温软的笔调娓娓倾诉着见之所感。而不是给我们描绘出一幅风景画来。更多的是悠悠情思。
我也是有古镇情怀的人,也曾到过丽江、乌镇。我去是为了拍一组烟雨巷陌的怀旧照片,而她是去寻旧时光的。也许我们表现手法不一样,是不是也算殊途同归呢?喜欢古镇的人都是怀旧的人。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思绪,就是愿意去触摸光阴的痕迹。
人面桃花何处觅?辗转岁月,也是空相忆。
那些名胜古迹,大抵与名家名师名人有关。如今斯人已去,名沽古今,那山那水那宫殿,依旧散发着当年的辉煌。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是佛国遗留在红尘的道场。佛所居处,多是远离红尘之地,独居山林之深处。那里云山雾罩,仿若仙境,天然的地理条件,有了佛音侵染,草木都是超凡脱俗的。何况那些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自是也领悟到一些禅意而回的。
心若平静,生活处处是道场。“静”却是生命个体一生难以到达的境界,于是每每想逃离烟火红尘,这里便是寻得证悟的道场,钟鼓唤醒迷失的心灵,梵音浇灌浮躁的思想。多少红尘香客来了,又走了。岁月流转,苍海桑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佛的地方,都是清凉国土。佛的智慧一直在引导众生向好。
从佛国的禅林之境,进入烟火红尘,一片繁华景象现于眼前,那熙熙嚷嚷,川流不息的锦里小街,悠闲的宽窄巷子,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游人如织的浏览胜地,统统都热闹非凡,而作者偏偏能做到闹中取静,总会在一处觅得一个小茶馆,一个小楼台,置身事外的俯看他人的热闹和繁华。
作者笔下的紫金城,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思考,而我进入紫金城,满眼的雄伟建筑、金碧辉煌、雕栏玉砌,我是去看热闹的,看过便忘了。哪里那么多的沉思和感悟。想来这便是一位作家和一个普通游客的区别。
这么多年来,发觉我追求的并不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一份飘然出尘的素简生活。如苏轼所写:此心安处是吾乡。原来,这样一个用来谋生的小店,也可安放一颗烟火薰染下得清雅之灵魂。
此刻,拿出我的紫砂井栏壶,泡一壶朋友送的2012年的云南勐海熟普,放一曲李志辉的山水音乐《水墨兰亭》,玻璃杯里,褐红色的茶汤鲜亮,入眼已醉心,悠悠的喝上一口,浓了,冲第二泡,两泡勾兑一下,浓淡相宜,味甘甜适口,浓郁的陈香味弥漫开来,极像新雨后泥土的芳香。仿佛眼前云山雾照,苍翠一片。
自以为这样的消磨时光,禅茶人生,便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便觉得自己已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闺蜜说,她每日里带着一颗出世的佛心,做着家务,打理花草,赌书烹茶,看着家人们吃着她做的可口的饭菜,便觉得时光美好无比。所以,岁月静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你若安然,纵然世事纷杂又如何?一日三餐照样得吃,日子照样得过。我们至所以觉得劳心伤神,是因为我们所求太多,欲望深重,攀比嫉妒,这山望着那山高。佛说,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只选取适合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就够了。你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你的贪欲。其实那些美好太多太多了,就算穷尽一生之力所追求,也只能得到你该得到的那些,不会拥有全部美好。遗憾本是人生之常态。
人到无求品自高,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舍弃,那些无聊的攀比心丢弃,带着感 恩的心对待生活,生活自然处处是美好。
在三月的春天里,万物萌动的时节,读这本,优美,又带给人思考的散文集最应景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