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迎花灯,是全国著名侨乡福建永定下洋镇一年中最重大的民俗活动之一。20世纪80年代,福建电视台多次拍摄、播放此民俗盛况。去年制作花灯的新闻还被央视报道。
中川村制作花灯的技艺,据《中川史志》记载是清代从苏杭一带学来的。花灯主要有制作工艺较复杂的莲灯和制作较简单的鼓子灯、鲤鱼灯、走马灯、花篮灯等。在客家话中“迎灯”与“迎丁”谐音,含有期望人丁兴旺的意思,所以中川人对迎花灯情有独钟。每年元宵节迎的花灯多达20多架(本地人说“架”即“伙”之义,一伙花灯有几百只)。
中川村迎花灯可分为炒灯、写灯、制灯、出灯、顿灯、走灯、灯祭、闹灯、回灯、送灯、接灯、吃灯酒等几个环节。
每年正月初五开“小正”后,村中各房派就有“热心人士”共同推举一人做“牵头”。做“牵头”既可显示自己的组织能力,提高威信,又可显示本房派财丁两旺、兴盛发达;如果是新婚青年,还蕴含“迎丁”之意,所以一般人都很乐意做“牵头”。加之本村华侨往往会慷慨解囊大力资助,因此“牵头”的劲头更足。
“牵头”要做的第一项工作是“炒灯”,要组织本房派的能工巧匠制作4只或8只竹篙灯(鼓子灯)和写着各房派或楼名的“火牌”,在夜色初溶时分敲锣打鼓“迎”到本村各大房派祖楼和外村胡姓聚居地去“炒灯”,就是要闹得该房派众人出来放鞭炮迎接,承诺做灯并一同迎花灯。经这么一“炒”,至少也有三五架灯(伙)应和行动起来,这年的迎灯活动就有戏了。
接下来就是“写灯”。“牵头”拿着红单到本房或熟人中去募集灯资,把谁写多少只灯,出多少钱,一一记下来,以便公布和送灯之用。写一只灯要出多少钱,一般都有行情,大家心中都有谱。
“制灯”是比较费时的工作。“牵头”根据“写灯”数目,备办纸、竹等材料,同一房派的各家都要派人参加做灯。竹篙灯制作较简单,一般经过裁竹、剖篾、扎架、糊纸画、饰丝绦子等工序,就可做出形状各异的走马灯、书卷灯、鼓子灯、鲤鱼灯、花篮灯等,然后每四盏灯挂在一根六尺长的竹篙上,这竹篙一根根连接起来,并在竹篙接合处安上一支竖竿,迎灯时统一擎着走,像一条长龙,谓之“竹篙灯”。
莲灯堪称花灯中的精品。每架莲灯由三种灯组成:“莲花”33朵,“花蕾”72朵,“莲蓬”(即“花王”)3个。每个花灯里面放牛油灯一盏,共108盏。其中“花王”最为讲究,需工艺水平最高的人来制作。整架莲灯上有“宝盖”,上面写着“景赛西湖”,“宝盖”下面是“花缸”,既可插花灯,又起稳定的作用。
“迎灯”是整个元宵活动的重头戏,一般在正月十四晚上试迎,十五夜才正式登场。“迎灯”路线是:从各祖楼出发,汇集到村中心“和好坊”,再至水口坝、江仔下、南片角,最后集结在胡氏家庙广场上。
“迎灯”又可细分为出灯、顿灯、走灯、灯祭、闹灯、回灯、送灯、接灯等环节。夜幕降临,“三把连”响过三声,便可“出灯”了,各架灯都有火牌、锣鼓作前导。各路花灯汇合到“和好坊”后,停下来让观众赏灯,并按祖上的规矩调整好各路花灯的行进次序,趁机护灯换烛,谓之“顿灯”。
然后一路向水口坝迎去,谓之“走灯”。 “走灯”时最艰难又最引人注目的是迎莲灯了。两名身强力壮的大汉一前一后擎起整架花灯,走“八字步”,一步一步向前挪进,这叫“执头船”;前后各有两人持竿成交叉状作助手,另一人用装有铁叉的竹竿在前面帮助扶架,谓之“带路叉”;再着两人在花缸左右充“护卫”,保护花灯不摇摆;还有一人擎高凳,一人挑牛油,以便沿途加油,保护每盏灯光彩夺目。
花灯队伍到江仔下后,乡贤第、世德堂、永盛楼、奋跃堂、富紫楼、庆余楼、庆昌楼、马山楼、长盛楼等行素房各架花灯,就沿着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爬上狮形岗,到行素公夫人坟地行“灯祭”。灯祭下来,迎灯队伍经过南片角,向胡氏家庙进发。
这时胡氏家庙早被几百只彩灯装饰得金碧辉煌,高耸林立的石旗杆上安放着烟花,广场上人山人海,等候“闹灯”高潮的到来。“闹灯”要经过穿灯、摆灯、赛锣鼓、舞龙、戏狮、装醮、烧花几个阶段。每队花灯都要在家庙厅堂、天井、过道、巷间穿来穿去,烧香祭祖放炮,谓之“闹丁闹财”。穿过三五回合后,花灯在后山、广场上摆开展览,比谁的灯做得精巧,谁的灯做得漂亮,观众评评点点,拍照赞赏……
此时,在胡氏家庙的天井中,赛锣鼓更是爆热,三五伙人各占一隅,锣鼓敲得铿铿锵锵,咚咚震天,时而鼓声大作,时而渐响渐远,时而戛然而止……作鼓板的人也各具神态,各有打法,尽情表演,一拨刚走,一拨又来,敲得人心跳也加快起来。除了赛锣鼓,还有舞龙、耍狮、装醮。下圩的狮队,下赤坑的龙队,觉坑的装醮,各有绝活,各有精彩,让观众目不转睛,痴迷不已。
“烧花”则是“闹灯”的高潮,只见条条火龙从石旗杆上腾空而起,一声脆响之后,各自散成火树银花状,夜空顿时变成瑰丽多彩、幻化莫测的光与色的海洋。天上光华璀璨,地下欢呼雀跃,全都笼罩在硝烟和狂欢之中。“烧花”过后,“闹灯”就结束了。
花灯队伍敲锣打鼓次第退去,回到各自祖楼厅堂,谓之“回灯”。 回了灯,“牵头”要做的最后一项工作是指派人员分成几个小队去给写灯户送灯。“送灯”还有个“接灯”的规矩:写灯户须留一人在家接灯。花灯到时,要燃放鞭炮,向送灯人递茶敬烟,互致吉祥,讲究的人家还备办酒席款待,谓之“吃灯酒”。送完灯,“牵头”才算大功告成,他招呼理事人员吃花灯酒,扛灯的小孩则吃花灯粥。
至此,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闹花灯活动才算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