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画家去山村采风,遇到一个放羊的小孩。便走上前去问:小朋友,你在干嘛呢?
放羊的小孩:我在放羊。
画家:那你长大后想干嘛?
放羊的小孩:娶媳妇啊!
画家:那娶完媳妇呢?
放羊的小孩:生娃啊!
画家:生完娃呢?
放羊的小孩:让娃放羊啊!
当时听完这个故事后觉得好笑,笑这孩子真傻,就知道放羊。
今年春节期间听到的一段对话让我又想起了这个故事,可是我却笑不出来了。因为我发现,放羊娃并不只是活在故事里。农村一直在上演着放羊娃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农村人在重复着‘放羊’的生活,周而复始。
春节期间,在饭桌上,不出意外的又聊起了相亲的话题。大我一旬的表哥指着他16岁的儿子对我爸说:
舅,你认识的人多,看有合适的没,给XXX说个媳妇,这两年先说好,等到了18岁就让他结婚,现在女孩少,彩礼又一年比一年高,早说好早省事。
我这才知道,原来我一直以为成绩还不错的表侄,已经辍学快一年了。还不到18岁的他正和奔3的我面临同样的问题:结婚。
我问表侄:怎么不上学了?表侄看我一眼,晃动着身子笑了笑,没说话。表哥放下手中的筷子,转过头对我说:
学习太差,能上到高中不?还不如早点挣钱,早点结婚,等再过两年就不好说(亲)了。你看XXX和XXX,二十多了也说不上个媳妇,你等着看吧,往后,光棍少不了。
在农村,有我表哥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我的接触中,至少九成的人都认为,上学用处不大,就算大学毕业又能怎么样,工资还没打工的高。不如早点挣钱,娶个媳妇,再生俩娃,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正是这种想法,为南方的工厂提供了大量的新时代农民工。他们循着父母的足迹,出卖青春和体力来换取报酬,然后用样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小孩,培养出下一代农民工。
在这个循环中,每一个持这种想法的父母都是放羊娃,而他们的孩子,都是放羊娃的孩子。这些孩子很难逃脱放羊的命运。因为他们生在农村,因为他们的父母从一开始就认为打工就是出路。
在农村,普遍的现状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孩子在家里。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老人身上,可老人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二十年。所有关注点几乎全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在学习上,并不能提供什么帮助,最多就是说一句:在学校好好学习。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他们并不舍得违背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他们写作业。再加上落后的教育条件,使得农村小孩与城市小孩在学习上比,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
此外,父母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长期缺失,也使得很多留守儿童有性格上的缺陷,比如更叛逆。很多留守儿童在青春期叛逆行为很强烈,对父母的观点盲目的反对。甚至有很大一部门人会把这种叛逆延续到成年后。这种叛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让他们在同龄人中寻找认同感,也就是,混社会。
学校教育方面,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已经衰弱到几乎没有。
拿我以前的小学和初中来讲。我上小学时,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五十多个,学前班加上五个年纪一共有三百多个学生,老师有14个。现在,整个学校的学生加起来不足30人,老师加校长一共5人,而且除了校长,其余的四位老师全都教过我。
初中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从我上学时的三个年级24个班,每个班平均80多人,一再缩减到现在的不足10个班。且每个班的人数不足以前的一半。在师资方面,几乎没有年轻老师补充进来。
这些小孩所接受的教育,不管从知识面还是知识深度上,和十几年前的我并无二致。可时代不同了,社会的剧烈变革,让我们身处的时代与十几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编程即将被纳入高考的时代,你能指望没有接受过小学英语教育的学生逆袭吗。
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他们被时代抛弃。
在最好的时代,他们能得到的,却只是比十几年前更落后的教育条件。
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
打工,结婚,生小孩,打工。
何其相似的命运!
这个循环何时能结束?
且看看日益攀升的学区房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