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足可以赢得满堂喝彩的舞台剧应该具备什么条件?今天,哦不,应该说是昨天,观看了《Cavalia·舞马》的演出,可以总结出几点来。
这是一场由中国资方“包圆”的著名舞台剧。虽然北京演出的投资方和赞助方全都是本土企业,但《Cavalia·舞马》的内核确是西方文明。上座率爆棚,并且历史数据显示,超过75%的上座率,40%的女性观众和43%的儿童观众,也掩饰不了这一部全世界最大的白色帐篷里演出的内容,与儿童剧毫无关联,而是一次声光电的伟大革新,讲述的故事也是马与人,马与自然之间的协奏曲。
回到开篇的疑问,一堂全体起立鼓掌喝彩的演出需要怎样的锤炼?《Cavalia·舞马》带给我们的启示,首先是幽默感。在开始之前,大屏幕中英文播放了好几个与观众互动的问题,其中有好几个的答案让全场不禁欢笑。这样简单但设计感极强的互动,让在场的所有人对演出充满期待。
其次是整个节奏的把控。时而紧张,时而松弛。虽然马儿是主角,但你会看到很多与之相匹配的元素,去衬托,去呼应主角。节奏的把控上,还在于对现场情绪的抓取。一台好的舞台剧,是充满了现实感。这部剧其实2003年开始已经在世界70多个城市巡演,也是太阳马戏团创始人诺曼·拉图的经典之作。我相信十几年前跟十几年后的剧情表达上肯定有天壤之别,所以其实每一次到某个城市,编剧团队是需要彻底颠覆和不断迭代的。到了2016年的北京,呈现出来的效果应该是无数次迭代之后的效果。
刚刚说到的“迭代”也是在这部伟大的舞台剧中能看到的“不假思索”的痕迹。声光电的完美应用,在十几年前无法实现的水幕光影,今天得以实现。现场的音效,场景布置,舞台剧的配合,所有在表现力方面都应该达到了极致。现场的观看感受只有一个词能形容:enjoy。
巨大的白色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