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时隔多年,你被体制化了么?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老布申请假释被批准,转眼却拿刀想要割破狱友喉咙企图留在监狱。安迪对此很是不解。


而瑞德却好像能够理解这种感受,深有感触的说:他只是被体制化了。

何为体制化,瑞德举了个很简单的例子。


1、

最开始看这部电影是在2010年,当时的我还是个大二学生,和室友一起围坐在宿舍电脑旁。

当时看到瑞德说体制化的时候,内心深处没来由的触动——

这世间万物,谁不是深陷囹圄,画地为牢般的囚禁自己。被体制化的一塌糊涂。

当时的我可能太过年轻,自信的认为自己和芸芸众生不同,言辞凿凿认为的那些体制化的人,都是甘心被现实奴役又不愿意改变自己而已。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还说他欺骗了我们。

某个时候,我就是这种典型。

2.

在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的人,他们大多谨言慎行,说话做事有特定的风格派头,甚至有点官僚。

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大多头脑灵活,做事雷厉风行,比起过程更重结果。

习惯了高位的人,说话做事自带命令口吻,开口即是“格局”“战略”“高度”。就连回到家都是这种腔调,分不清身在何处。

久在低位的人,行事谨慎,几乎不会有越轨之举,在他们心里“到点下班,按时拿工资”是标配。潜意识里,又恐惧裁员,怕失去谋生的能力。

这些,算不算体制化?

3.

学生时代的你,是不是恐惧是毕业的离别,悲伤里蕴含不安。

为何不安?

因为那么多年都在读书,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一旦失去这个人造的“乌托邦”,不知自己应该何往。

这种状态也延续到上班后突然的失业。

习惯了朝九晚五,习惯了到点领工资,到点消费犒劳自己,现在一切都没了。

处于失业中的你,是否也在面对城市拥挤的人群和车水马龙时惴惴不安。

因为好像我们无处可去,又没有特别的本领,因此习惯于这种牢笼式的生活。

这种,算不算体制化?

4.

三岁应该去幼儿园。

小学毕业应该小升初。

初中毕业考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

大学毕业找工作,而后买车买房,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而后,从公司退休。帮着儿女带带娃,溜溜狗,而后过完自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回首往事,大多数人在很久前只是一天天的重复某些例行公事而已。

体制化,已经是大多数人的日常。

5、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圣者渡人,强者自救。

普通人最大的体制化—因为现实可能无望,因此干脆舍去希望。

因为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

就像瑞德对安迪说的那样。

没有希望确实就没有失望。但是比起失望,我更怕自己失去连希望都不拥有的勇气。

6.

Get busy living,or get busy dying

我希望,你有勇气荡涤泥泞,从头来过。

I hop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