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中医,对推拿疏通、针石之砭的保健作用深信不疑。因为运动少,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各种不舒服,什么落枕、颈椎引起的头疼、寒邪入侵,等等,疾在腠理和在肌肤之时做上一次就能解决。但要特别不舒服的时候该体检还要体检,该吃药还要吃药。
一个人要解决“痛”,就要必须知道是腠理之疾,还是肌肤之疾,还是肠胃之病,亦或是骨髓之病。
孩子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孩子的成长问题,都会有育儿之痛。区别在于,有的家长能先知先觉将孩子的问题解决于“腠理“和”肌肤“,有的家长是后知后觉不入“肠胃”不找医,不入”骨髓“不觉痛。弄不清楚“疾”的位置就找不准解决“痛”的渠道。孩子习惯不好,想找个老师一天给你改过来,那是神仙;积累了半年没学明白,想让孩子短期内作业又快又好又是真本事,那你去请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天天到家做家教;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你要先请心理医生或者家庭教育专家。
有包防百病的保健,没有包治百病的神医。 病急不能乱投医,更不能希望医生是神仙,吹口气能让你百痛全消;医生还要望闻问切,和病人共同找寻疾病所起,可是在教育中,偏偏就有家长回避家庭和孩子的内在问题;人的机体是复杂的,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也是复杂多因的,吃个中药还要每周调方子,向医生要终极保证和方案,挂号单可能会被扔出来。
我也在思考我的教育理念。有的家长对痛的忍耐力低,“肌肤之疾”也需要速效止痛,你和他讲过程和副作用是自讨没趣;还有极个别家长潜意识里顾客和上帝是划等号的,所以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教育工作者都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当成“上帝”,花钱了就要恭维要顺从要舒服;政府买单的义务教育也会把学校的“让家长满意”的追求错当成让“每个客户满意”的客服承诺。
让每个客户满意的是足疗店,不是学校。
治疗育儿之痛和医治机体之痛一样,需要的是配合、信任,还有对专业的尊重和从业良心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