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了五天时间总算看完了《80天环游世界》,不得不说在19世纪用80天环游一次地球真的是一场拥有科幻色彩的奇迹之旅,就如同现今用80天绕月旅行一周再回到地球,用800天绕火星旅行一周,用8年绕太阳系一周一样。
这是一本适合中学生看的书,不需要想太多,去感受这个旅途就行。但我不是个中学生,我看的时候不得不好几次放下这本书来进行思考。
第一次,主角福格与同俱乐部的成员打赌,用80天就能环游地球一周,并且在打赌的当天,就带着他的新仆人与两万英镑出发了。为什么主角福格这么自信自己一定能够赢下这个赌局?为什么他能这么从容的就出发?我想这两万英镑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两万英镑,这场旅行就不可能成功。那么19世纪的两万英镑相当于什么呢?我特意去查了下,相当于现在的一千万美元,或者七千多万人民币。并且以当时的物价,可能相当于现在好几个亿人民币的购买力。而我们的主角,平静的拿出了两万英镑现金。毫无疑问,这就是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旅行。
第二次,书里描写从伦敦到苏伊士运河到印度孟买到新加坡到香港,像一条英国风格的连廊。是啊,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从西半球到东半球,全是大英的殖民地,甚至书中着重描写了香港的大烟馆。没有当时强大的英国,主角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能用他的英镑解决问题,甚至入境就可能被驱离。在日不落帝国的光辉下,主角一行才能在没有护照没有签证的情况下通行世界。至于被殖民地区的人民,不过是“黑不溜秋”的印度人与“面色很黄”的中国人而已。
第三次,主角福格在救助被印度恶俗迫害差点殉葬的阿妩达夫人,保释玷污印度佛教的仆人百事通,以及在美洲大陆带队从印第安人手里救下百事通在内的被绑架的三名乘客的时候所表现的沉着果敢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让福格输掉赌局甚至身死。但其金钱开道的作风,当庭保释的手段,开枪击杀印第安人时候的无情,无不透露着身为白人的傲慢。如果不是傲慢,书里唯一的女角色为何是要受过英国高等教育且亲戚都是大商人的情况下却又安排她身陷印度陪葬恶俗里?如果不是傲慢,百事通为何只懊恼自己耽误了行程却不为玷污他人的信仰有一点自责?如果不是傲慢,是如何才能在法院庭审现场说出“我认罪,保释需要多少钱?”这句话?
第四次,主角一行到达旧金山的时候刚好遇上一场选举,在逛街的途中遇上选举两方的人在打架,主角一行被波及挨了打。后面有一段英式幽默的对话。
福克先生在上火车的时候问一个铁路职员:“朋友,请问您今天旧金山是不是出了什么乱子了?”
“是在开群众大会,先生。”职员回答说。
“可是,我觉得大街上好象闹得很厉害。”
“这不过是一个群众选举大会,没别的。”
“看样子,一定是要选举一个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吧?”福克先生问。
“不是,先生,是要选举一个治安法官。”
朴素的选举大会。
……
或许我的视角太过偏激,作为一本科幻小说,我却在纠缠一些细枝末节。以我的水平,无法评价一本小说的好坏,只是写写自己感受特别深的片段。以我的眼界,主角在当时之所以能环游地球,科技的发展只是其次,主要还是靠福格先生的钞能力,以及一个强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