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所谓“心不唤物,物不至”,只有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事情,才有可能会实现。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成功地把京瓷公司和KDDI电信公司先后带入世界500强之后。又在2010年,应日本政府邀请,临危受命,以78岁高龄出任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稻盛和夫在心中立下宏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带领日航走出困境。结果仅仅过了一年,日航就扭亏为盈,得到了重生。
稻盛和夫说:“不仅要有想这么干,想做成那样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在头脑里反复周密地推敲这个愿望实现的具体方法,将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预先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心想”真的会“事成”呢,《未来探索》里是这样说的:
我们的原则的另一主要来源是罗伯特·弗兰茨的研究,他诠释了如何站在过去和现在考虑所有想法,他将之称为“当前现状”。从他的研究中,我们学到了将现状具体地呈现在脑海里,去想象渴望的未来和你想要的东西。
在“你有什么”和“你想要什么”之间形成张力,牵引着你去缩小这两者间的差距。弗兰茨将这种情境称为“阻力最小的途径”。
你的潜意识会朝着你想要的东西努力,甚至当你在做着其他事情的时候。我们相信这个理论的一个原因是在未来探索的实践中,人们深刻地体验到在描绘出“现在的情况”和渲染他们真正“想要的未来”后所产生出来的能量,那时候你无需大费周章地去了解他们必须做些什么。
人类的大脑有一个特性,就是会去自动追逐脑海里想要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越具体越形象,就越容易实现。
大脑皮层的工作原理是视觉化的,想要什么就首先要在大脑中构建一个未来的图景,从而激发自身强大的意愿,产生强大的动力。当缺乏强烈的意愿时,你就会很容易分心。当拥有强烈的意愿时,你则会变得更能聚焦,能有选择地转移注意范围。强大的意愿就是决定去成为、去做、去拥有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它就像你内心燃烧的火花。没有强烈的意愿,你就很容易被生活琐事所影响,很容易分心,情绪很容易受影响。为什么现在很流行“愿景”,无论是追求上进的个人或组织?有一个美好的愿景,那是必须的,因为这会鼓励他们不断朝着美好的愿景迈出坚定的步伐。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找到当下对自己最重要的意义,并且把它均摊到每天的任务上。这样才有可能让自己不停的去做这件事。
畅销绘本《花婆婆》中的主人公卢菲丝小姐,愿景是希望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于是她常年走到哪就把花的种子撒到哪,撒遍了世界各地,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想要实现的目标吗?赶紧规划一个基于目标实现的美好愿景吧,祝你们早日实现心中所想,真正做到“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