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开始了第五遍读《精进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坦白地说,当一本书读到第五遍,其中的很多内容自己都以为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每次开始重新读一遍,都会发现当中的很多观点,自己之前看到过,知道作者讲过,却只是从眼前掠过,哪怕在笔记本里记录过,摘过要点,能够简单复述出来,却在又一次读到的时候,象发现新大陆一样,那是因为自己以前并没有深入思考过,也没有将它和自己的生活建立过联系。
这本书从七个方面讲了关于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的理念和方法。今天,我又读了关于“时间”的第一部分。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如何利用好它,对于实现我们的个人成长和成功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时间对于每一个人,不长不短,刚刚好,每天都是24小时。不同的人对待它的方式和态度不同,最终决定了我们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时间。
时间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但每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都是不同的,有人随意散漫,有人拼命追赶,作者提出,我们应该以“郑重”的态度对待时间。
它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消极怠慢,是以一种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的态度,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它究竟是怎样一种态度呢?去想想小孩子在游戏时的状态,郑重,就象一个孩子常常会有的态度。
孩子在玩自己钟爱的游戏时,不会有成人的焦虑或轻慢,而是一种全神贯注的投入,心无旁骛的专注。这就是我们对待时间,该有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要去思考和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我们的时间究竟该用在哪里?——用时间之尺衡量好“深”与“浅”。
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
正因为它的长度是固定的,我们在选择一些事时必然地要放弃或减轻另一些事的时间投入比例。
那么我们的时间究竟该多用在哪里,又少用在哪里呢?
我们要分辨“深”与“浅”,去选择“半衰期长”和“提升时间使用深度”去作为选择我们时间使用方向的“时间之尺”。
什么是“半衰期长”的事呢?一件事做的时候开心,做完却很快不留痕迹,这样的事就是半衰期比较短的,比如打游戏,侃八卦。而另一些事,做起来会费一些力气,做完却带给我们成就感和个人提升,这样的事就是半衰期比较长的,比如,读一些经典书籍,学习一项技能,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什么又是能够提升“时间使用深度”的事呢?所谓的时间使用深度,是指我们在花时间去做一件事时全情投入的程度,也就是常说的进入“心流”状态的事。比如我们看电视时可以同时接电话,和家人聊天,投入程度比较低,而当我们做一些自己钟爱而又自觉比较有价值的事时就会更加投入,比如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写作或画画这些自己的爱好时。
我们该怎样去平衡工作和生活?——用时间之尺衡量好“快”与慢。
我们太想取得个人进步,成为那个有效利用时间的人,于是会不停地给自己加压,这在书中被归为具有“未来时间视角”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会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但是,一旦规定的任务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没有达成,就会开始焦虑,会影响到生活的舒适感。我们要学会使用多种时间视角,去平衡工作和生活,要掌握“快”与“慢”的节奏,在工作中快,而生活中要慢,只有这样张弛有度,才会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中的幸福感。
我们该以怎样的时间之尺去对待人生?——用时间之尺衡量好“远”与“近”。
人生很长,我们很难一直保持一样的准则和毅力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人生很短,当我们忘记初心随意散漫前行时,会猛然惊醒发现人生已走了好长一段路。
我们要郑重、专注地对待时间,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就要用好时间之尺,丈量好“远”与“近”,既要牢记自己的长远目标,又要有近期的行动计划。
如何调节好“远”与“近”?
作者的建议是做好“五年规划”,对于人生而言,这是一个不那么长又不很短的尺度。它可以将我们长远的人生规划拉到近处,做好长远与近期的调节与安排。
我们这一生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要度过一个怎样的人生,不如想一想,五年后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正在度过怎样的生活,做着什么样的工作。
为了五年后的那个自己,我们这未来的五个“一年”该做些什么呢?这一年我们要做些什么?这一个月,这一周?
今天,我该去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