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的频繁集中练习能产生短期记忆,但是遗忘速度很快,间隔练习可以使知识存储的更牢固,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和已知知识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有时候是数小时,有时候甚至需要数天。
间隔练习相当于记忆出现了一些遗忘后,再进行检索所学的东西,这样可以触发巩固过程,加强记忆。
多样化练习——能提高在一种情景下学到的东西,活学活用到其他场景中的能力。
善用练习组合可以带来成长性思维
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如何评估背景以及辨识问题间的差异,从一系列可选的答案中选择并应用正确的解决方案。
研究表明:记忆与辨识需要“事实性的知识”,这可以被视作比“概念性的知识”低一个层次的学问。概念性的知识需要我们理解大结构下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的。
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
事实性的知识是直白的,而高层次的学问讲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最有效的检索练习,是那些可以反映出你今后如何运用自己知识的检索练习,决定你今后知识运用水平的,不仅是你知道些什么,还有你如何将你知道的付诸于实践。
体育界有句话:平时把训练当成比赛,才能在比赛时把比赛当成训练。
不能否认,短时间集中记忆可以取得暂时性记忆,但是遗忘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把学习与练习时间间隔开来进行,可能回遗忘一些东西,但是这种做法可以让学习成果更加显著,记忆更加牢固,对于长期记忆来说有间隔的练习才是有效果的。
间隔时间多久呢?
一般研究表明,睡眠似乎对巩固记忆的工作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两次练习间至少间隔1天应该是不错的做法。
对于间隔练习有一个“莱特纳盒”方法:
第一个盒子:这里面放的是你经常弄错的学习资料,对这里的资料应该频繁的进行间隔练习。
第二个盒子:这里面放的是你比较擅长的学习资料,对这里面的资料练习的频率可以是第一个盒子的一半。
第三个盒子:这里面放的资料是比第二个盒子练习频率还低的资料。
方法是每个盒子里的资料如果弄错一次,你就要把弄错的资料往前挪一个盒子,以便频繁地练习,直到知识完全掌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