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买了好多年了,看到书的封皮我就拒绝,再加上这密密麻麻的文字排版,让我有种饱腹感,饿的时候拿出来正好。(开个玩笑哈)就像很多好的电影,如《放牛班的春天》《三个大傻闹宝莱坞》《落水狗》一样,都被错误的第一印象给耽误了。
再次拿出来,是因为赵新咏老师的推荐,又想着毕竟这是一本评分很不错的书,自己又缺乏读书的技巧,于是决定挑战一下。四十多年以前的书了,读起来除了语句上有些年代感,但书上所教的东西简直就是读书秘籍。对于一直困惑别人是怎么把书读的那么多那么好的我来说,真的是见“世面了”。
书里说了很多理论都特别棒:“读任何书都不会解决你的实际问题,想解决就要去实践。” “所教授的读书技巧都是需要有耐心的练习,阅读层次才会提高” “主动阅读才会让自己真正受益” “分析阅读的规则更主要的目的是让你知道如何去做,或者用来检测自己的读书能力是否达到了这个层级”。书的最后还有关于读书层级的测试,我第一次没有带着抵触的心理去做这种阅读解答题,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别看书上的文字密集,实际上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全文就是告诉你1件事“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主动阅读让自己真的读懂书”。讲了2个四。“读书四个问题”和“读书的四个层次”。每一篇章,作者在最后都有归纳,保证你看后不会乱。
读书四个问题是:①这本书到底谈了什么?②这本书的各部分都说了什么,都怎么说的?③这本书有道理吗?④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四个问题要根据你读书的目的及书目的种类适当调整。这四个问题在分析阅读是应用最为全面,但比如你读的是穿越小说,那基本知道书里读了什么就行了。作者也在书中把各种类型的书籍(如社会科学、哲学、历史书等)的读书重点做了归纳,手把手教你如何去看不同的书,真的是够细心的。
四个层级: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阅读层层相扣,互为基础。想要提高你必须精通前两个层次,再按照作者所教授的规则进行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是终极阅读,也是那些学者为什么能通过书本资料就可以研究出新的论题的原因,就如新咏老师可以大量阅读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加上自己的践行就可以研发出我们普通人都可以掌握的时间管理技巧。
书中介绍数学类书目时候,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们看任何书,每一句话或一个词,都可以解释出很多意思,就像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数学就不会有那些言外之意,只要你懂得数学的字汇、文法和句法。你就可以欣赏最清晰也最优美的作品。看到这里我才多少可以理解哪些痴迷于数学学者的心情。就如我身边有个朋友,不怎么喜欢聊天,单人很好,也非常喜欢数学,可能是因为数学的世界里更加简单和没好吧。
好的书,毕竟也有好的作者,可以传授那么多种类书的读法,可见两位作者读书涉猎甚广,难怪可以编纂百科全书,也难怪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清晰的洞察出我们大部分人都把阅读仅仅停留在检视阅读层次。更有些人把速读误认为成提升阅读层次的有效方式,花了那么多钱钱去报班学习,书是很快读完了,真正能学到的东西却没有增加。
这本书对于读书小白,讲了如何解决初步阅读时候那些坑,如,速度慢、看后不知道书里讲什么、看书总喜欢停下来找找资料的坏毛病;对于那些读书能手来说,是检测自己阅读层次和冲出阅读瓶颈期助手,值得把它细细消化。我会当把它做我的工具书,时常翻阅,一是可以提醒自己阅读要讲求章法和规则,二是也是要告诉自己,阅读层次的提升,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才会有蝴蝶破茧而出的惊艳感。
备注:本书由于有年代感和作者是外国作者,在写细节方面时候,有些与我们读书习惯不同的地方。如,书中介绍辅助阅读时,实际上,我们现在想去分一本书和看下书值不值得读、如何读?基本上知乎百度还有当当网的试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了,作者怎么可能会遇见如今信息已经如此发达。还有在介绍要与作者有共通词义时,除非你也能读完英文读物,否则的话没必要看的太细,主要是解决英语中一词多意如何认定的问题。但这些完全不影响作者所教授的读书技巧。伙伴们加油吧。
PS :厚积薄发社群一月份,林荫讲的阅读分享课,特别棒,大部分点都跟这本书不谋而合,林荫说她一直没看《如何阅读一本书》,但她凭借着自己大量的阅读积累,总结出了非常好的经验,并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受益,这就是读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