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需“固”本、“顾”民、“鼓”劲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抓好《条例》贯彻落实,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更是以思想之力凝聚奋进伟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的关键之举。广大党员干部在迈上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之路”之际,要以“固”本之基、“顾”民之怀、“鼓”劲之志,汲取前进路上的奋进力量。

       “固”本以强基,提升政治站位,把准思想政治工作“方向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条例》明确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作为根本遵循,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始终,为思想政治工作锚定了政治方向。回望党的百年征程,从延安整风运动筑牢信仰之基,到新时代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正是因为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成为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的“传家宝”。落实《条例》要求,首要任务就是抓好理论武装这个“根本”。要分层分类开展宣讲教育,将《条例》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基层骨干通俗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把理论学习融入日常,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动党员干部从“被动学”变为“主动悟”,从“学过了”变为“学懂了”,真正让理论武装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顾”民以聚心,坚持人民立场,夯实思想政治工作“压舱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条例》将“坚持人民立场、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原则,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动员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从脱贫攻坚中“扶贫先扶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到疫情防控中“以人民为中心”凝聚抗疫合力,再到社区治理中“走心服务”化解群众矛盾,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实践反复证明“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温度、有力量、有根基”。贯彻《条例》精神,就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民生实事结合起来,在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中传递党的温暖,让群众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增强对党的认同感。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摒弃“居高临下”的说教式宣传,多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百姓宣讲、文艺汇演、故事分享等形式,在互动交流中凝聚思想共识,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鼓”劲以奋进,强化队伍建设,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动力源”。“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事业之兴,关键在人。”《条例》强调“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养成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习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凸显了队伍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作用。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推动《条例》落地见效的“关键力量”,从学校里的思政课教师,到社区里的党建指导员,再到企业里的党支部书记,他们既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也是群众思想困惑的“解铃人”。抓好《条例》贯彻,必须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选优配强各级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注重从优秀党员、年轻干部、行业标兵中选拔人才,同时加强培训赋能,通过专题研修、实践锻炼、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要落实“全党动手”要求,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做思想政治工作,将其能力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见缝插针”做思想引导,在走访调研时倾听群众心声、在服务群众时传递政策温度,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员”“服务员”,构建起“人人会做、人人愿做”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作者 许雪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