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市雨湖区砂子岭宝庆路,一溜门店中“张又盛”老钢火铁店的招牌分外醒目,尤其是其上“百年老店”字样,让我看到了工匠坚毅的品质与追求。年轻一代、外来人士也许没留意过它,但在上了年纪又熟悉十八总一带的老湘潭人中,它曾经是闻名遐迩的,上世纪下半叶末曾与李得胜、周火胜、张洪盛并称铁匠铺四巨头。它生产的厨房、药铺、屠宰等用具都曾广泛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它的主人到了第二代,男主人赵德晖,48岁,女主人张洪丽,创始人的小女儿,47岁,两口子比翼齐飞共同打铁二十多年,一同经营者湘潭市硕果仅存的这家老钢火铁铺。
定格在人们脑海中的铁匠铺一般是黑漆漆的,到处都黑,除了那火。“张又盛”不是,他家打铁生产仍在十八总老屋进行,门店是售卖为主,干净整洁,一如女主人那白净的脸。一柜柜琳琅满目的刀具分门别类码放得整整齐齐,其中竟卧着一把已有60年龄的修树皮的弯刀,那是女主人的父亲张家华老人亲手锻造的。近年来,有人几次想买这把刀,主人实在不舍得割爱,它已然是张家打铁历程的见证。
“张又盛”这招牌一望便让人猜想,创始人是姓张的。没错,创始人张家华老人1927年生,1939年12岁即学徒打铁,在六家单位上过班,毕生都从事与打铁相关的事业。老人已于2010年过世。最小的女儿最终继承了父业,高中毕业后随父学艺,打铁直至今日。幸而其夫婿赵德晖先生在他27岁也是成为张家女婿那年加入了打铁事业。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勉力维持。
“张又盛”的创始人打了一辈子铁,但这块商标的取得到了1993年。上世纪六十年代,市二轻局成立了钢火社,组织一班人打铁,张老加入,改革开放后,张老于1982年左右开始大张旗鼓地搞个体经营,但尚无商标意识,直到1993年方才正式注册“张又盛”商标,变身一名个体户。
1996年左右,市内尚有约19户铁铺,2000年锐减到6户左右,而今,大浪淘沙,张又盛可谓成了市内唯一一家钢火铁店。
“打铁还需自身硬”,赵老板说,这主要讲打铁人身板要硬扎,有力气。他在学艺打铁前,搞过基建,干过副工,修过三年汽车,搞过销售,吃了不少苦,也练就了一副好身板。但打铁作为世上三苦之一,实在是太苦了。他伸出一只手板给我看,上面斑斑驳驳,烫的,磨的印迹数不胜数,我想拍张特写,被他以太丑为由婉拒了。他介绍说,钢与铁结合,经过热处理即淬火,变成工具,其间奥妙无穷,讲究钢火的重要性。钢,就是选材要好,火,就是技术。这些专业术语我不懂,但他家的剪刀锋利好用我有体会。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传统打铁业的没落似乎顺理成章,但这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技艺仍是有其宝贵价值的。“打铁”重在打,经过千锤百炼练成一块有用之铁。两个人一天打七把刀是规矩,如今用上了气锤可打十来把了。但打铁生涯实在太苦太枯燥,他们21岁的大学在读儿子明确表示不会学打铁。赵老板对此很开明,一方面认同这份苦,也认同手艺的传承在一个家庭里总会有断掉的一天。
310次浏览
赞 评论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