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有网友爆料称陕西科技大学一教师殴打女环卫工。据悉,该男子葛某是校方刚聘不久的海归教授。一位自称是男子助手的人声称他是因为不了解国情才打人。出手伤人已实不应该,打人的“滑稽”借口更是激起了网友的愤怒。有高学历,却没有高素质,就算成为教师,也得不到人们的尊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当教师自己都不是一个大写的人时,怎能承起传道的重任?面对环卫工时的十足底气和嚣张气焰,到听到要被曝光时的态度转变,才反应过来要维护自己的形象。纵而观之,现在高校内也有不少教师在外界前扮以潜心学术,德才兼备的姿态。但在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后台,他们又做着与其“精心维护”的形象极不相符的事情。
“海归教授”以高居姿态殴打环卫工,暴露出高校中唯术轻道的倾向。除却此事件中“打人”的这个侧面像。其他诸如学术造假,学术成果剽窃等也暴露出了很多教师“道”的缺失。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高校在考量教师方面的体制还有待完善。对于当今社会而言,缺少的不是海归背景和高学位,而是耐心和善良,以及对待弱势群体的温柔之心。
相比难以直接观察的内在,看得见的学位标签和学术成果自然成了不少学校考量教师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聘任看学位,评职称看学术成果。以此形成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浮躁的功利化氛围。但拥有高学位和学术能力,并不等于可以理所当然的配得上教授的称号。
如果说在招聘的时候,很难形成“一刀切”的道德考量入职标准。那么在入职之后,校方应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考量准则。至少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严肃对待。若校方因教师学术能力而对其“道”的缺失视而不见,表面上看可能会带来短期利益。长此以往,不但对学校百害无一益,更会失去大学教育的灵魂。
评论练习3
今天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