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君听说大家对心理咨询都很感兴趣,今天就邀请了两位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萌妹子来分享求学的历程。
Emily: 六年留美求学经历,本硕就读于美国高校,心理学本科,家庭婚姻治疗硕士。
Amy: 国内知名医学院求学经历,本科临床医学,硕士临床心理学方向。
1. 请简单介绍一下学习的专业?
Emily:本硕就读美国高校,婚姻与家庭治疗方向
我本科和硕士学位都是在同一所美国高校完成的。因为我的本科专业学习的是心理学,在本科期间我清楚自己对做研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我想要去获得更多的临床咨询实践,加上我对情感方向非常感兴趣,我选择了婚姻与家庭治疗(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简称MFT)作为硕士专业方向。学校开设的学位项目都是经过COAMFTE(婚姻与家庭治疗教育评鉴委员会)认证的,课程设计也达到了AAMFT(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学会)临床会员的资格。由于本校的专业很不错加上我懒于搬家,就继续留在本校读研了。
Amy:从医学到心理学,不忘初心
我硕士是在一所医学院念的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学校和专业都在本领域有些名气。母校的心理学专业在学位的设置上有些特别。如果你本科念的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也选的是西医综合,那么专业名称是临床心理学,学位是医学学位。如果你研究生入学考试选的是心理学综合,专业名称是应用心理学,毕业的时候拿教育学学位。在我同级的硕士同学里,只有我一个人是拿医学学位的。
事实上,每年从医学选择心理学的人都很少。我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喜欢心理学,考研那年也只有我一个医学生选择心理学。毕业之后再看当年的选择,也仍然很高兴自己坚持了初心。
2. 专业课程设置和授课模式是怎样?
Emily:教导与体验教学相结合
我专业上的授课模式会根据不同的课程有些区别,不过大体的都是以教导式呈现与体验式实践相结合。我的课程主要有:职业道德伦理、家庭系统基本治疗理论、创伤治疗理论、多元文化家庭治疗、伴侣治疗、病理诊断学、研究方法、实习实践课等。每科的第一节课,讲师都会带领我们研读教学大纲(Syllabus),其中包括每周上课的主题,需讨论的内容,指定的书籍和阅读材料,以及本学期的作业。我们上课主要的形式有讲师讲座、博士生授课、团体讨论、大师级治疗师的教学录影探讨、角色扮演和示范、以及学生演讲。标准化的考试在我们专业里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印象当中在研究生生涯中只经历过3次标准化考试。除了标准化考试外,我们的分数是由论文、演讲、课堂讨论、以及课堂出席率而评定的。我们的固定作业是阅读指定指定书籍和阅读材料、个人成长报告、研究型论文、个案报告、演示文稿演说、角色扮演录像、临床个案实践和督导。
Amy:研究为主,课程为辅
我的学制是三年。第一年都是在学校上课,课程是根据培养方案来选择。我的课程主要有:临床心理学、心理测量、神经解剖学、心身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级统计学等。
第一年的生活基本还是挺轻松的,主要就是把毕业需要的学分都修完。在上课之外,也会跟着各个课题组的师姐做实验。我的导师有好几个项目组,有做关于抑郁的动物实验的,也有做关于强迫症的核磁实验。
考试通常是开卷考试,或者写小论文。通过基本都没有什么难度。
第二年就开始进入课题组做实验。硕士期间的重心基本都是在研究上。
3. 可以谈谈实习是怎么设置的吗?
Emily:严格完善的实习体制
我在读研期间,有两次实习经历,一次在学院的咨询中心,另一次在校外的心理诊所。
实习一
在正式实习前,系里面给研一的学生有一些列的要求和考核。只有完成相应的要求和通过最后的面试考核,才能有进入学院的咨询中心接待来访者。
考核如下:
1) 完成Teaming:至少30次的观摩与研讨。主要是研一的学生在单面镜里或者现场录像中观摩和学习二年级/博士生/督导的案子。
2) 完成Mandated Reported Training:根据纽约州的法律,与儿童相关的职业人员要求学习2小时的网上课程,在未来的咨询工作中,若是有存在或者怀疑“可能的儿童虐待和忽视”,必须强制上报,若是知情不报将会被指控。
3) 成为AAMFT(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的学生会员
4) 通过全体教授及讲师的临床面试
当以上的要求全部达标,就可以签署一份学院临床咨询中心的为期一年的协议,就正式开始接待来访者,成为在督导下的学生婚姻与家庭治疗师(Student therapist),每人每学期分配的个案量不会超过10个。
一般情况下,研一的学生一开始接待的来访者都是研二学生的来访者。在转介的过程中,研二的学生会和她们的来访者进行沟通和说明,有些来访者会选择继续,也有些就暂停了咨询。选择继续的来访者会有一个转介的步骤:研一的咨询师会先观摩再由研二的咨询师引进咨询室内进行介绍及交接,一般情况下需要至少两次咨询时间。
实习二
在第二学期(大约3月份底),就可以开始准备简历和面试,投递到想去的校外实习。5月初(第一年的暑期),我进入第二个实习地。我们开了一系列的培训会议,发了一堆的资料,分配了至少10个来访者以及匹配不一样的二年级咨询师,同样签署了为期1年的实习协议。
进入第二个实习,我同时兼顾第一个实习,所以我的时间也不是特别弹性。在交接的过程是特别艰难的时刻,因为我们要考虑自己的时间,不同二年级咨询师,和不同来访者的时间。加上学院的咨询中心和B心理诊所设置有很大的不同,这让我有一段不适应的时候。
Amy:门诊跟诊,测量为主
第二年,我从学校搬到医院附近,开始跟着自己的导师上门诊,我每周去一次。在门诊的主要工作是:叫号,接待病人,做心理测量,接听咨询电话。有些病人也会非常乐意跟我们聊聊他的情况。如果有符合进入课题组研究的病人,也会负责前期的访谈。
一年之后,开始进入导师的诊室,在病人同意的前提下,旁听门诊。医院里的老师受训模式基本以生物医学为主,接待新的病人。问诊、做测量、开药。在我旁听的个案里,感觉老师们基本都是“劝慰”型,听到过劝失恋的“天涯何处无芳草”,或者说多去搞锻炼,睡前听听舒缓的音乐。遇到特别严重的,心理咨询门诊可能会直接开住院单,转去精神科。
也有同学选择去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工作,一周值班1-2次,高校会提供低廉的薪酬,固定时间也有督导。
总体上,硕士阶段得到的临床心理咨询/治疗的实习安排是比较少的。
4. 毕业都有什么要求呢?
Emily: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要求是根据COAMFTE标准而定的,这个专业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主要以实践为主,对于研究和论文发表,是根据个人的需求而选择的。我完成了60个学分的课程(包括4门创伤学的课、1个毕业项目、约700小时临床时数和相应的督导数)才毕业的。
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要求:
至少完成500小时临床实践(必须面对面接待来访者)
1) 在总数上,至少有250小时是关系个案(伴侣/家庭)
2) 最多不能超过100小时的观摩实践(最多50个个人个案,50个关系个案),而且需要保证不只是简单的观摩一次个案,而是连续性的观摩个案。在观摩个案后,需要和咨询师交流商讨对个案的治疗。
督导时间需要是5:1(也就是5个临床个案数比一个督导数)
1) 督导需要是AAMFT认可的注册督导
2) 每周需要有至少一次的督导时间(个人督导:1-2组员)
3) 至少需要50个raw data的督导时间,其中包括现场督导,录像督导或者录音督导。录音督导时不能超过25小时。
4)需要有团体督导(大于3人,小于6人的团体)
Amy:聚焦科研与论文
母校的心理学只有学术型专业,学术型都是偏向于科研的。我们的重心也是在做实验,发文章上。
我在读期间,硕士生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就可以毕业了,这个基本上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快毕业的时候,学校把毕业要求提高了,硕士也需要发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简称,是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的文章才能毕业。我在毕业前发表了两篇SCI的论文,影响因子都在2-3分之间,这对硕士生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也凭借这些成绩得到了国家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煮茶君:厉害了,我的姐~)。
我的导师非常看重科研能力,课题组每两周都会开会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或者前沿文献分享等等。同门师姐妹不上门诊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科里的办公室看文献写论文。考虑到未来就业或者申请读博士,高校或医院都是非常看重科研能力以及发表文章数的,因而大家都是卯足劲发文章。
5. 为什么选择当心理咨询师呢?
Emily:做一名接纳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自我探索
在小学6年级的一次班会课讲我的梦想,当初就觉得当医生特别帅气,能够救死扶伤,想当医生。上了初中后,我认识了一个特别好的心理老师,由于学习压力大,就常会去找老师聊一聊(每次估计就十几分钟),但每次聊完后,心里都很舒服。与此同时,我还常常关注一些知心姐姐问答的栏目,觉得特别有共鸣。上了高中后,我们有个入学的心理测试,测试完后我看到心理咨询室,却被心理老师拒绝了,说她太忙了,没时间,有事情写纸条到信箱吧。那时候,心里是很不舒服的,我觉得作为心理老师不应该这样,因为当一个学生有寻求帮助的动机时,按理来说,是需要给予支持的,即使很忙,也不需要太直白的拒绝吧(心理受到一万点伤害)。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却激起了我对心理咨询的更大兴趣。我还暗自想着,我一定不会做这样的心理咨询师,让我的来访者受到这样的对待。
在没读心理学前,其实有很多情感类的综艺节目,像“幸福魔方”等这些节目,我都觉得旁边的心理咨询师,张怡筠博士好厉害,一脸的崇拜之情都出来了(当时不知道涉及伦理问题,只觉得通过调节引导,是能够缓解当事人的问题)。
其实回过头来看,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家庭因素,才让我一步步选择了临床方向的心理学。从小都被定义为“敏感”的孩子,特别会捕捉自己和别人的情绪,有因这种性格特征,有过正面的和负面的经历。我觉得自我探索真的是很有趣的事情,想着以后从事研究人的工作(加上喜欢听故事),也是极好的。而心理咨询就能满足我的想法啦。
Amy:梦想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
我从小就是个非常敏锐的孩子,从13岁开始写日记,至今也有14年了。最早的时候在日记里写自己长大的梦想,希望可以帮助父母和老师不要说话太伤孩子的工作。初中开始上心理课,对人类的精神世界非常感兴趣,很想多多探索人心以及人性。有次看电视节目“心灵花园”,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娓娓道来的样子特别迷人,她以直白浅显的方式讲出了很多高深的心理学理论,那个时候当心理学家的种子就悄悄埋下。
本科在医学院多科室轮转见习的时候,在精神科病房遇到过一位病人,她说能治好她的从来不是药物,而是爱。这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比起药物,我更想做一名以爱来治愈人的治疗者。
本科决定换专业考研的时候,给张怡筠博士的微博留言,没想到还得到了回应!她非常鼓励我坚持自己从小的梦想。
仔细审视过往的生活,其实是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个性特征融合在一起促使我踏上心理学的道路。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活,需要终生学习、广泛读书,这份职业背后的要求与我个人的兴趣爱好也很相合,自然就这样选择了。
我们今天的分享到这结束啦,大家有疑问可留言哦~下篇很快就出来啦~~~
图片和文章版权属于三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