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 【原创】

“改革、开放”近三十九年了,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生长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所见、所闻、所感,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那时候,买米也得限量,凭粮票供应,一个月下来,往往不够吃。

以前买猪肉,凭的是票、证供应,而且还限量,即使是现在大家不愿吃的肥肉也难得买到,而且还得大清早甚至凌晨就得去排队,买时你推我拥人挤人,每次肉买到时,大汗必定湿透了全身。

以前的水果及各类罐头在商店只是陈列品,都凭票、证限量供应,或者凭特殊签字条供应,有钱都买不到。

那时买东西付钱,口袋里不能不带现金,不要嫌麻烦:没有,啥也买不到。

以前家庭用水需到公用水龙头处去挑------挑水,一根扁担两个水桶,因为开关水时间定时,因此不得不一大早就去排队,花去很长等待的时间。

那时候,夏天炎热,驱暑降温只能靠吃冰棍、用扇子扇凉风,冲冷水凉。那时有首流传的童谣“扇子扇凉风,时时在手中;谁要借扇子,首先问三声。”可见当时扇子在驱暑降温中的重要作用。

那时候,家里烧的是散装煤,烧柴火生炉子及给炉子添煤初始时往往烟气熏人,呛得人不停咳嗽、流泪。

那时,公交车极少,上车少有不挤着上的。我们处于矿区,“司机”在当时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开公交车的更是。而每当因须回老家买火车票或到达老家后,亲戚、熟人间寒暄为表关切问候时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你买的票是快车的还是慢车的?”

那时候,高中班里印学习资料,学生积极分子刻蜡板是一件辛苦、繁杂但却值得骄傲的事。

以前住的是平房------砖瓦房,时常会有鸡、鸭、猫等小家禽、动物有意或无意不慎出现在屋顶,因此就得担心会不会踩破了瓦,踏松了砖。

上小学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当全身着绿色工作服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出现在家门口附近街上时,大老远就会习惯性地关注挎着一个大大的装满着信封的袋子的邮递员,会否停留在自家的门前。


一九七八年国家“改革、开放”后,现在,粮食、猪肉、水果,早已想买就买,只要袋里有钱。因为商场、超市、小店、肉菜市场遍布大街小巷,米、面、粮、油、水果、肉类货源充足、品种丰富,要买还可货比三家,挑选物美价廉的买。现在,只要有钱,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现在,一个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二维码,再或者一张银行卡刷一刷POS机,付款就搞掂,买的东西即可拎起就走。

现在,自来水管接到家,而且,二十四小时供水,随开随用。

现在,解暑只要打开冰箱门就有冰镇饮料,点遥控就有冷气空调。

现在,煮饭做菜用的是煤气炉、微波炉、电磁炉,甚至管道煤气直接接进家,方便极了。

现在有隔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就有一趟的各路大巴,而且还有几分钟一班的地铁。回老家、跑远路,一张高铁票想买就买。高铁速度之快让人心旷神怡、无法想象。

现在,电脑打字、打印机、复印机,速印机,需复印的资料再多,几分钟、半小时就搞掂。

现在住的高楼大厦,再也不用担心砖松瓦破,雨天漏雨。

现在早已多年不写信了,因为有了可实时联系通讯的视频、微信、QQ,有了E-mail、短信息等通讯手段,即使遥处地球两端的人,也可以实时进行互视、聊天、相互沟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想起从前,看看现在,抚今追昔,万千感慨!------自从“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进步变化、民生的改善真是巨大!

思路决定出路,国家如此,个人的发展何尝不是这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妈妈的背着妹妹的背影真的是我心头的一个梦魇。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在做同样的这些梦。 我不知道前面是要去往哪里,也...
    叶十二月阅读 284评论 5 0
  • 从小我们就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 而我们到了18岁的时候,每个人心中都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我终于成年了。 记得,在我们...
    温柔的女生阅读 305评论 1 2
  • 写在前面,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也有一丝庆幸,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使得又能在博客上与大家分享-。最近工作比较多,然...
    wenld_阅读 2,123评论 5 18
  • 这个十一假期前,似乎有着某种力量把我牵引到了4D学习的现场。所以这次学习是在九月底的最后几天确定的,事实证明...
    义善书馆阅读 4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