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爱你,就该为你改变吗?或者说,你爱一个人,就要为他改变吗?
以前,我的潜意识认为,应该的。
一个人说爱我,那他为我戒烟酒、减肥肉、学英语、赚金子,很正常啊,爱是付出,是满足对方嘛。
你爱一个人,那你为了他,不追剧,不追星,不穿短裤、不买口红、不剪短发,生3个小孩,你也愿意咯?
好像不对劲啊。
前阵子,有人给我介绍相亲对象,介绍了对方基本条件,听起来各方面都不错,我本着礼貌也欣然同意交换联系方式,最后,介绍人补充说明,对方很爱抽烟,一天得半包。
不想拂了她的意,就没说我不喜欢抽烟的。我想着,现在年轻人都很懂,加好友不聊天,就是没戏嘛。
果然,在我2次不回复后,对方十分默契的再不打扰。奈何介绍人热情,多次询问进展,还要安排见面,甚至多次发超大段语音给我妈。
我就让我妈明说:两个孩子没缘分。
介绍人还是追问缘由,我坦言:我不找抽烟的。
介绍人看着我,有些不解,随即接话:先谈着,然后让他戒烟呗!
......
放在以前,我和这个介绍人想的差不多。
但此刻,我的脑子换了个概念:“选择大于改变”。
所以,我不再多言。
抽烟的朋友可能知道,戒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尤其是烟瘾大的人,戒烟更难。
我对抽烟的人没有敌意,没有偏见,如果有人在我办公室抽烟,疫情期间,我可以光明正大的戴上口罩,或者悄悄走出去,等他走了,我再开窗。
我的大领导也抽烟,但这不影响我欣赏他的执行力和决策力。
只是不能接受伴侣一嘴黑牙,满口浓烟的和我吵架。
假如,我爱对方爱到耳聋眼瞎,忽略嗅觉,就当我没说过这句话。
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一个人去改变他多年的习惯,是很难的事。
我自己都没法保持早起和少吃一点,我有啥资格要求发展对象为我戒烟?
选择大于改变,与其耗费大量的精力去适应对方,去委屈自己,倒不如最开始就弃选不喜欢的那一项。
养成记这样的小说情节,只适合看看,真要实施在自主意识很强的人身上,两个人不吵架才怪。
打个比方,丁克族就要慎重选择和要小孩的人在一起,你们基础的价值观是相悖的,总要一方妥协或委屈。
回到那个戒烟的话题,假如我听了长辈的意见,与对方相处,成为情侣,于是我要求他戒烟,他戒,他得委屈,他不戒,我生气。
于是他表面答应我,背后偷偷抽,他不快乐,我更生气。最终的结果,还是不欢而散,浪费彼此的心力。
为什么这么推测?因为有前车之鉴。另外参见《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一部电影。
曾经,我也做过改变对方的事情,现在回头想,对方无辜。
当然,两性相处,必然会存在彼此包容磨合的情况,但这些事,应该是不触及你底线和原则的。
如果说,我们为对方改变,那前提应该是:我自愿的。不以此自我感动,不为此捆绑对方,给其压力。
不说:我都为你这样了,你怎么就不能为我那样!
这是“道德绑架。”
《女医明妃传》朱祁钰就是典型道德绑架谭允贤,我都为你娶了我不爱的女人,你就不能为去放弃你的医生职业吗?
那部剧里的朱祁钰简直是我最讨厌男主,没有之一。我爱你,我为你改变,是我默默做的,与你无瓜,这样的爱情更令人放松。
就像学生时代,为了暗恋的那个人,悄悄美白,悄悄减肥,努力学习,吃的更少,报考离他近的院校,大多数人回忆起来,会觉得美好,至多觉得傻气。
很少有人以此来控诉暗恋对象,没有珍惜自己的付出吧?
当我们自愿去做一件事时,成功率更高,就算结果不如意,我们也怨不得别人了。
不喜欢小孩,却为了对方生3个,还自我感动,对方也不见得多惦记你的好,真爱你,会尊重你的意愿。
你喜欢长发保守派,就禁止老婆剪短发,不许她穿短裤,这不就是控制欲嘛,霸道总裁也没你做作。
当然了,如果情侣、夫妻乐在其中,当我没说。
我的观点很简单:选择大于改变。
不要以爱之名操控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爱一个人,不能失去自我,别人爱你,你也不能控制别人的生活。
最后用《亲密关系》结个尾:“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改造过程,就这样开始了。一旦找到有潜力满足我们需求的候选人,我们就着手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的理想伴侣。只要一点点的帮助,他们就可以变成能让我们快乐的人。我们会想,这不只是为我们自己好,也是为他们好。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就会让我们走上通往地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