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拽函数的简单封装

函数封装的好处就是简化代码量,便于我们查看和维护;其次就是可以重复调用,避免许多重复的代码;js中的许多方法就是js作者所封装好的函数,我们只要直接调用就可以了。

login.jpg

图中所示就是拖拽的原理;同理可以得出Y轴的移动距离,然后就是在移动时赋值给登陆框。

l模拟百度登陆框的效果

拖拽函数的封装

function drag(obj, box) { //obj:拖拽的对象;box:移动的对象;  一个参数时拖动自身;
if (box) {} else {//当第二个参数为空时,调用obj;
    box = obj;
};
var distanceTop = box.offsetTop - obj.offsetTop;//拖拽对象与移动对象的偏离值;
var distanceLeft = box.offsetLeft - obj.offsetLeft;
obj.onmousedown = function(ev) { //点击登陆窗口顶部,获取偏移值;
    even(ev);//封装的事件对象函数
    stopBubble(ev);//封装的取消冒泡函数
    var disx = ev.offsetX;
    var disy = ev.offsetY;
    var l = 0;//登陆框移动的X轴距离
    var t = 0;//登陆框移动的Y轴距离
    if (obj.setCapture) {
        obj.setCapture();
    }
    document.onmousemove = function(ev) { //拖拽窗口;
        var ev = ev || window.event;
        l = ev.clientX - disx;
        if (l < 0) {//限定登陆移动的距离,禁止移除窗口;
            l = 0;
        } else if (l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box.offsetWidth) {
            l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box.offsetWidth;
        }
        t = ev.clientY - disy;
        if (t < 0) {//限定登陆移动的距离,禁止移除窗口;
            t = 0;
        } else if (t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 box.offsetHeight) {
            t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 box.offsetHeight;
        }
        box.style.left = l + distanceTop + 'px';
        box.style.top = t + distanceLeft + 'px';
    }
    document.onmouseup = function() { //松开鼠标取消事件;
        document.onmousemove = null;
        if (obj.releaseCapture) {
            obj.releaseCapture();
        };
    };
    return false;
};

<code>drag(oDiv)</code>直接就可以调用这个函数,移动<code>oDiv</code>这个元素,当然事先得获取这个元素,还有一点你得给这个元素的css样式添加定位,否则无法移动。

这里的<code>oDiv</code>就是‘传参’,传入的参数可与<code>function drag(obj, box)</code>中的'实参'个数不同。1个参数时是移动自身;2个参数时,<code>obj:</code>拖拽的对象;<code>box:</code>移动的对象;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封装,并不能保证100%适用;在这个函数封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事件流了;

事件流

事件流描述的就是从页面中接受事件的顺序;

如果你单击了某个按钮,单击事件并不仅仅发生在这个按钮上,相当于你同时也单击了按钮的容器元素,甚至单击了整个页面。

但有意思的时,在遇到这个问题时,IE团队和网景团队提出了完全相反的事件流概念。IE提出的是事件冒泡流,即事件从子元素传递到父元素上;而网景团队提出的是事件捕获流,事件从父元素传递到子元素上;

w3c就在这个前提下,取了折中的办法,规定事件先经过捕获阶段,然后是目标阶段,再到冒泡。

既然有冒泡,也就有取消冒泡,避免事件冲突;

就像图中的登陆框一样,你点击了其中的输入框,相当于同时也点击登录框,如果事先并未处理,造成的结果就是无法让输入框获取光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126评论 25 709
  • JavaScript 程序采用了异步事件驱动编程模型。在这种程序设计风格下,当文档、浏览器、元素或与之相关的对象发...
    劼哥stone阅读 1,297评论 3 11
  • (续jQuery基础(1)) 第5章 DOM节点的复制与替换 (1)DOM拷贝clone() 克隆节点是DOM的常...
    凛0_0阅读 1,392评论 0 8
  • 最近在使用Masonry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前居然没有遇到过,也是神奇了,就是我在一个View上面添加一个label...
    coder_feng阅读 381评论 0 0
  • 我不知道我的这种能力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不过我猜想一定是我还没有留下记忆的那个年龄就开始了吧。 其实一开始我并...
    raulhou阅读 478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