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去年的时候网上就风靡过一句话:“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很安静的崩溃,看起来特别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很平静,实际上你的心情已经糟糕一定程度了,但你不会骂人,不会砸东西,更不会哭,就算有那么一刻,已经达到你所能承受的极限了,你也只是不说话,不会真的崩溃,就是不太想活了,却也不敢去死。”
不得不说这番话在无数个孤枕难眠的深夜,可谓是一针见血,闻者落泪见者悲哀,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其实,蛮有意思的是,正是深夜伴着这番话悄悄难过甚至偷偷哭泣的一群“迷茫的一代”,在所有公开的场合下,都是充满了自嘲精神和娱乐精神的人们,微博、票圈乃至一切公开的社交场所,都可以见到大家猛灌着一碗又一碗的毒鸡汤,甚至许多人认真的践行着“毒鸡汤精神”,以调侃一切的毒舌态度面对一切,往往也能博得满堂喝彩。
其实,细想之下,面对这幽默或者大无畏c翻万物的外壳,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蕴藏着一点悲哀。
“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很多人中间。”
早在许多年前,我就很多很多说法,关于“迷茫的下一代”,只是那时候的我尚且年幼,仍旧是个爱上层楼的少年,虽然有一学一的附和,但始终无法认真体会这句话的真谛,直到现在成长为当初说着“迷茫一代”的人的年纪,才或多或少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彰显个性的同时又不能完全的放弃被认同感,需要独立时又极其渴望被理解和关怀,我们就已经深陷“迷茫”的感觉中不能自拔了,当然,这种迷茫看不见摸不到,是一种很微妙的感受,那么最直观的是体现就是我们在成长之中不断的增加许多突然陷入孤独的时刻。
而这些突如其来的孤独,就好比说我们走在人潮之中突如其来的冷清感觉,就好比我们在喧闹的聚会上突然开始发呆,就好比我们在忙碌了一天以后回到家中瘫在床上紧锁门窗突然的就想与世隔绝,就好比说,我们在许多静寂难眠的深夜听着歌忽然难过,但是无人得以诉说。
可能难受到了一定的时候,你的选择会和我一样,拿起手机,点开朋友圈,苦心孤诣的写了大段的精神独白,但是收尾的时候想了想,这东西好像有点没必要,跟块鸡骨头似的,吐出来矫情,但是吞下去呢,又有点辣嗓子,所以实在想一吐为快的时候,就将那些“矫情”一字不落悉数删除,最后变成了一句句的嘲讽或者自嘲或者自嗨,把一碗一碗的毒鸡汤变成了隐藏自己的情绪的完美口粮。
我的一个朋友Amy,是个十分活泼开朗的小姑娘,酒桌上千杯不醉,人前热情大方,勇于调侃,是个不折不扣的打不死的小强。但是某一天,她对我说,她其实很痛苦,她觉得自己并不能被很好的理解,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她是个乐观也开明的人,所以好像一直都在消费她。没有人能理解她那些难过的时候,她只可能被人利用善良和幽默,而只要她稍微显露出忧郁,马上就会被周遭的人忽视或是道德绑架。
诚然,相对于一个阴郁的看起来需要被关怀的人而言,我们更愿意去面对那些开朗的、强大的人,我们需要寻找欢笑的感觉而非泪水,所以聚集到一起的时候,我们更愿意聚拢在这类人身边,可能也正因如此吧,在我们孤独的需要被认同的时候,我们学会了用黑色幽默伪装自己,隐藏掉了内心里可能随时随地突然爆发的孤独和压抑,我有时候会觉得,正是在这样的想法和情况下,才衍生了许许多多的毒鸡汤段子手,相当的一部分看起来整日嬉笑怒骂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开怀和无畏,恰恰相反,他可能真的太过渴望被需要,所以逼迫自己去勇敢和开朗。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嘴巴那么毒,一定吃过很多苦吧。”这句话放在一句一句的毒鸡汤上其实再合适不过,在我们年幼无知的时候,总是那么的盛气凌人而骄傲,或者天真烂漫,坦诚自然,我们没碰过钉子,想不到去伪装,没经受多少挫折,不懂那么多无奈。
而今我们成长于人世,不可避免的失败失望失落,听过许多谩骂和不解,我们到最后甚至懒得去争辩和挣扎,而正是这些我们努力寻求但最终无能为力的桩桩件件,才演变成了一句句看似自暴自弃而实际上十分无可奈何的毒鸡汤。
所以,我们其实曾经很温柔,我们其实曾经很善良,我们曾经对一切都充满着希望,但是大浪淘沙,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尽如人意——事实上,对于成年人来说,更多的是老天爷对自己开的玩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剩下一两件,只能说是勉强。
所以其实,透过那些毒鸡汤,透过那些看似的“恶毒”,它的内核,往往是一种深刻的悲哀,更为悲哀的是,在那些深夜和无助的时候,我们无能为力,无处遁逃,我们极其渴望被温暖,但是想到最后,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像有点矫情,只得作罢,再努力去嬉笑着游戏人间。
所以很多毒鸡汤的存在,它或许代表着更加冷漠,代表着无奈和咸鱼,但是更深层次的,它其实代表着一点常世之悲,也是我们曾努力寻求的写照,代表着孤独、落寞和无可奈何的自我放逐。
只是最后的最后,我们依旧难以豪迈的吐出那句:“我真的很孤独,请你对我温柔。”
我是孔雀,尝百草的那种。
无论多荒诞不经或者蹊跷难言,每个人的人生都得有它自己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