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天晴
小时候,课本里教导: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做出不平凡的成就。长大后,开始发现不是这回儿事。工作后,看到有些老同志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一生,退休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真的是必须做中层高管才能有所成就吗?吴军老师给出了一个公式,简单一算,成就明了。
成就=成功率x事情的量级x做事的速度
成功率,也就是不能好高骛远,从事极限范围内的事情,一般情况下,经过不太困难的判断即可达到。做事的速度,也就是效率,不能落后于同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般也不会太差。对于职场人来说,事情的量级是最难提升的。这需要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牢记工程上量级的概念有多重要,不同的量级差距有多大,而且越到后来差距越大。始终牢记这一条。这也是李笑来所提倡的多维度竞争。对于一个程序猿,写一行代码,设计一个算法,搭一个程序框架,领导一个项目,所需掌握的领域逐渐增加,所能创造的价值也更大。
2.改变习惯。跳出舒适圈,不做简单重复。
对于投资人来讲,不要老沉醉于写了第一张支票,而要想办法写出最大的一张支票。对于讲师,不要总热衷于搞了多少次讲座,而要想如何当好校长。
对于工程师,不要老想多做1%的事情,而要想着如何在更有影响力的事情中,参与1%。
对于产品经理,不要老想省1%的成本,要想怎样能让用户为你的产品多掏一倍的价钱。
对于程序猿,不能想着为某个需求简单凑出几行代码实现,而是从顶层设计,考虑变更、维护、可靠、风险等。这样,做出的软件从长远来看成本更低更好用。
拿出公式一算,我获取大成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知道自己的位置与可能,明白行动所带来的效果,也算是有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