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晚自习的课间,
我看了一眼黑板旁的倒计时牌。
“距离高考还有 30 天。”
“距离高考还有30天,你还记得那时候的你吗?”
文:Toly
图:《最好的我们》剧照
#1
上个月,一个学弟激动打电话跟我说。
“学长,我保送x大了,终于可以脱离高中苦海了,真特么开心。”
我脱口而出就想说,你开心个毛线,想劝他不要因为保送而离开学校,再继续陪班级度过最后的高考时光。
可是转念想了想,又没有劝他。
毕竟,那个时候的我们,谁不想早点离开那破地方。
洗澡要抢着打热水,吃饭的时候整个校园被大家跑的像遭遇地震一样,每天睡眠时间都大概都不足7个小时。
可是,离开了之后。
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有点怀念高中时光。
#2
《最好的我们》里有这么一句我一直记得的话。
高考结束之后,余淮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耿耿,再也没有了消息。
耿耿很伤心,她爸爸安慰她说。
“长大后没有固定的教室了,你可能都没有时间和机会慢慢去了解一个朋友了,遇见之后很快就分离,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大人们都这样。”
这句话几乎印证了所有人面临从高中到大学转变的失望常态。
再也没有固定的同桌前后桌,再也没有传递在课桌间的小纸条。
甚至,你用尽大学四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把全班人名字和脸对上号。
#3
进到大学两年以来,我甚至和某些同班同学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在大学里,最火爆的鸡汤,总是和孤独有着莫名的联系,例如《孤独,是你的大学必修课》等等。
大学以前的学生时代,每个班总是有一个标准配置的阵容。
一个胖子、一个高个,一个帅气逼人的男孩儿,一个无敌学霸,一个成绩不好但是整天乐呵的学渣,还有一个女神。
你的同桌总是那么搞笑,总会有一个人给你抄作业,总会有一个人护着你。
之前,问起很多朋友。
“你们印象最深的一件和朋友有关的事情是什么?”
大家的回答,几乎都在初高中时代。
有一起在校门口打群架的好兄弟,有为了闺蜜终身幸福而化作钢铁僚机的好姐妹,当然,还有那个耐心辅导自己学习的学霸同桌。
#4
大学也没什么不好,甚至可以说,实在是太好了。
没有随时蹲守在班级门后监视你的班主任,没有漫天飞舞必须完成的各科试卷,没有必须六点起床跑早操的规定。
再也没有人以命令式的姿态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你想怎么翘课就怎么翘课,你想打游戏到几点就打到几点。
你甚至还可以在大学第一次尝到“挂科”的滋味。
你的班主任和教导主任一学期也可能都见不到一次。
所以,我变了。
尽管我还是个好学生,但是我翘课、熬夜、荒废时间打游戏、抄作业。
高中时的一腔热血凉了一半。
#5
高中的时候,我的数学非常的垃圾。
是那种模拟考试全班数学平均分能打到140而我还在及格线徘徊的那种垃圾。
那时候,刚结束百日誓师大会。
我下定决心之后,买了一本53,买了全国卷五年来的真题卷。
我没日没夜地刷数学题,地理课刷,语文课也刷。
晚上回到宿舍就拿出我自己整理的小抄,回顾一天之内掌握的数学大题。
整个真题被我做了5遍以上,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满了所有错题的思路,还有我的错题本上记满了同类型题目,还把所有的题型都按照知识点的分布罗列了出来。
现在的我大概没办法想象我是怎么从高三活下来的。
可以接受10块钱6双的劣质袜子,穿一双丢一双。
可以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冲去操场跑操背书。
可以为了多刷几道题,每次都百米冲刺去食堂抢饭。
……
“越努力越幸运。”
我最后高考运气爆棚,有了个还算不错的去处。
#6
之所以选择《最好的我们》做配图,是因为它正式开播的时候,刚好是我面临高考还有十几天的时候。
我当时还打趣地跟好哥们讲。
“ 我一个高中生,居然也沦落到看青春剧来缅怀高中的地步了。”
我现在都能翻出我那时候的数学笔记和高三吐槽日记。
那些细致的标注,记录我成长的开心语句,都在提醒着现在丧丧的我。
我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离开高考不久的少年。
“那时候最好的我们,
有简单勇敢的天真。”
仍然热血未凉。
你也是。
END
如果可以回到高考前30天,
我想对自己说,
考数学的时候专心点!
填空题最后一道三角函数那么简单,
你居然都能算错,
还不是因为你把sin和cos搞混了...
翻看了一下我的粉丝情况数据,
居然有不少高三党,
在这里,本学长就祝你们。
大吉大利,高考吃鸡!
如果你能回到高考前的30天,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我也会慢慢更新我的见闻和旅途中遇到的有意思的故事,也会更多地和大家分享干货,关于大学,关于生活方式,关于斜杠(Slash)。
哈喽,我是98后旅行摄影师和写字的小孩。
喜欢就点一下喜欢吧,如果你不点的话,可能这篇干货就沉啦。
另外,有什么疑问就在评论区提出来,我一般都会回复。
嘘,如果你要来找我玩儿的话,点开我的头像就知道如何瞬间移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