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读者》杂志
文/长安18子
一本来自甘肃兰州的《读者》杂志,竟让我迷恋了三十几年。可是现在,我却很难再去爱她了。万分遗憾之际,让我再回顾一下多年来与这本杂志的感情纠葛。
与《读者》杂志相识结缘于1981年,记得我当时刚上初中一年级。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是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年纪。但那个时候,我们能看到的课外读物还很少很少。有一天,班上有个同学带来一本《读者文摘》创刊号,很快就强烈地吸引住了我,拿到手里就放不下了,一篇篇富含人生哲理的优美隽永的文章,让我一口气看了个够,竟至于爱不释手了。这些文章真是心灵鸡汤,抚慰和丰富着我贫瘠的精神世界。有好多非常精彩的诗歌、短文等好文章,我都会工工整整地抄录在笔记本上。从此以后,我就迷恋上了这本杂志,虽然那时的生活很拮据很贫穷,我还是会省吃俭用挤出自己可怜的零花钱,经常去街上的邮局购买《读者文摘》,几乎是每期必买必读。那时候,《读者文摘》杂志也不贵,每期只有五毛钱,真正的物美价廉。我每月都会一次次到书店或者报刊摊去问询,切切地期盼着每一期《读者文摘》的到来。阅读这本杂志,成了我最大的爱好和幸福;阅读这本杂志,给我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记忆;阅读这本杂志,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这本杂志就像一位知心朋友和老师,给了我很多写作上和生活上的启迪与帮助,一直陪伴着我,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三十多年来,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伟大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也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满头华发、年过半百之人。可这么多年来,无论是《读者文摘》后来被迫改名为《读者》,还是一再地涨价到每本3元、4元、5元、6元,我始终都是她忠实的粉丝和读者,几乎是每期必买。有时候因工作忙错过了哪一期,我都会到处奔波着去寻找,千方百计地把她补齐了。还嫌邮局订阅送到手太迟,总是天天路过报刊摊张望,只要看到新到的《读者》杂志,我都会第一时间拿到手里,立马掏钱买下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就会一口气从头看到尾,一页都不落地把她看完,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么多年下来,我家的几个书柜里,光《读者》杂志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
可现在,自从前几年《读者》改成半月刊后,我发现自己已经落伍了,越来越赶不上这个时代的节奏了。这几年工作一忙起来,看书的时间就很有限,常常拿到手里的《读者》上半月刊还没看完,下半月刊就接踵而至了,好多文章都来不及细看了,原来阅读《读者》的节奏完全被打乱了,连购买都来不及了,有时一次就要买回好几期,只能匆匆翻阅一遍,就别说去仔细阅读了。把月刊改成半月刊,发行量增大了一倍,杂志社扩大影响多赚钱,本来无可厚非。可是,他们这样做,有没有考虑到广大读者的感受?
现在的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我们进入了移动网络时代,大量的电子书籍涌现,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多,原来对《读者》杂志的那种依恋和热爱,就很难再保持下去了。
作为曾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的《读者》杂志,以其高品位、高质量,赢得了跟我一样无数读者朋友的喜爱和青睐。可是现在,无奈的我却很难再去爱她了。亲爱的《读者》,想说‘‘爱你’’成了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