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势进入新媒体?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网络目前最火的短视频平台抖音的推荐算法。
新用户发布视频,抖音会根据你的权重,把作品推荐给100~300人,或500~1000人,这个权重,是根据你在平台注册信息和对平台应用、互动的历史。
然后,根据这些被推荐人的反馈,点赞、评论、转发和看完率等,评出你是否能进入下一个推荐池,下一个就是一万。再评,好的继续推,十万……
这个过程完全是机器操作(只有审核涉及敏感的才会转为人工界定),非常科学。
抖音和之前平台比较,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暴富」的可能。你不是大V,之前发的视频可能也反应平平,但有可能一条好的视频,就能得到几十万点赞,观看人次可能过亿!
之前说过传统媒体的机构优势——“多一”,统一的观念,多点、多形式发布。
但这个多,在市场化的平台面前,可能不是优势。就算你有300个记者,每人给你300的推荐量,到达受众也还不到十万。我老婆昨天一条瑜伽的视频,收视就达到十八万。她还是新手,和那些过亿收视的比,相差的还很远。
所以,统一口径不是优势,反而可能是劣势。
关键在于内容和表达方式!
其实媒体传播的规律没有变,只是载体发生了变化。我们同样还要研究受众群体结构、兴趣点、收视率、到达率。只是,要增加对互动反馈的动因和规律的研究。
因为网络是互动媒体!
除了内容好看、有干货,表达方式也是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比方现在网民们总结的,要给别人有议论的空间和欲望,采取提问式标题或者给人以玩笑、打趣的由头等等。干巴巴的严肃脸,除非你掌握的都是独家重大题材,这在地方媒体是不可能做到的。
精锐部队进入网络,是军令,不是提倡。既然是任务,就要有考核。所有没有考核的提倡,都是自欺欺人。十年前,我在做栏目的时候,就要求团队拍短视频、进军网络。给他们提供前后期设备、交通和时间,到现在也没干。老部下夸我高瞻远瞩的时候,只有苦笑:我那时太不懂管理!
为什么说的都是进入既有平台,而不是自己建平台?
地方媒体对互联网的态度有两个常见错误,一是意识到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能漠视,于是,整一个部门,小股边缘游击队,自生自灭,战略上重视,战术上放任。再有就是上面重视了,我们要大干,建一个自己的平台。行政长官也发话:你们拿方案,我们有钱。
互联网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区域限制,没有地方平台!国家级媒体建平台行不行不敢说,看看那些做大做强的商业平台,地方财政最终会给你的钱,真的连塞牙缝都不够。
目前我还没有明晰地看到地方媒体与网络融合的终极姿态,以我目前的理解,精锐部队以多点分布和小组集群的方式进入大的商业平台,一为传统媒体导流,二要在商业平台上建立流量蓄水池,随时为我们下一步看明方向以后所用。
要纳入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