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大部分理解的是郑板桥告诫大家遇到烦心事,打个哈哈就过去了,不必斤斤计较,保持平和心态,相信岁月静好。
真的是这样么?
难得糊涂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为什么要装糊涂?因为这个人不糊涂。“扬州八怪”、“诗书画三绝”郑板桥岂是个糊涂人?所以他在这四个字下面还有一段话: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对郑板桥来说,做一个清官不难,难的是看到官场黑暗却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才是痛苦的事情。是不是能装个“糊涂”,视而不见呢?以他的性格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才“难得糊涂”。
“糊涂”有什么难?不学无术、思维混乱、浅薄自大,看到于丹讲论语就觉得遇见了学问,看到流浪汉之乎者也就认为这是大师,这个吃了能长命百岁,那个喝了会致癌杀精,一天到晚生活在谣言与谎言之中的人,个个都是糊涂虫。
这些不学习、不思考的糊涂虫,从来没明白过,谈什么“难得糊涂”?不过是自我安慰,为自己的糊涂找借口罢了。就好像我们谈“放下”,都没拿起过,谈什么“放下”?
“难得糊涂”重点不在“糊涂”,而在“难得”。
看得清楚的明白人,看到世人的无知糊涂却无可奈何,因此活得痛苦,才会发自内心感慨:“还不如不明白啊!” 这并不是真糊涂,不过是想装糊涂,因为就算指出别人的问题,也无法改变。
“看破不说破”,好像是一种高情商,高智慧。而实际上不过是放弃责任,放弃热情,放弃悯天忧人的大爱。我知道问题在哪,但是说出来会打人家的脸,所以不说了,任你自生自灭。
“看破不说破”真的好吗?
这对那些自甘堕落的糊涂虫来说,自然是留了面子,可对真正想进步的,懂得自我审视的人来说,“看破不说破”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糊涂”。
一个有责任感的明白人,总是希望一切好起来。
让热心的人放弃热心,让有责任心的人放弃责任,让满腔大爱的人变得冷漠,这是“难得”的。
所以板桥先生这四个字写在当时,是他自己不想和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一种表达。
至于咱们今天怎么理解,怎么用,取决于我们是不是有社会责任心,也取决于有问题的人的求知态度。
就拿网络问答中的关于诗方面的提问和回答来举例。
如果提问者是个满足于写烂诗不求进步的糊涂虫,那就装糊涂嘛,何必为了我们心中的好去打他们的脸——所以我从来不回复文章评论里的无知杠精。
如果是个认真求问并希望有所进益的人,那就指出问题所在,倾尽我们知道的东西来帮助他快速脱离糊涂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难得糊涂”——所以我会巨细靡遗地回答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提问。
如果我们自己就是那种不热心、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是从头到尾装糊涂便是了,或者不痛不痒对那些“诗歌”夸上两句,说不定还能混进圈子,获得一些利益。
不过那就是真糊涂,配不上“难得糊涂”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