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在我的记忆里,唯一与这个名字有关系的记忆就是初中的时候,历史书上有一段文字:
北魏孝文帝改革!
自这里以后,我便很少接触过,这个曾完全统治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历史!
直到现在!
不过中途有一个小插曲:
在我高二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书的质量如何,在此不做评价,只是对里面的人物印象极其深刻!
就是北魏太武帝麾下的一支胡汉杂糅的军队!
在这支军队里面,有汉族的参谋,有匈奴族的将领,还有鲜卑族的统帅,还有羯族的士兵!
我实在想不通,在一个四方‘蛮夷’纵横的时代,弱小的鲜卑族是如何打造出北魏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
或许,有人会说,民族融合,这是历史的趋势!
可这也正是我想问的:
汉——这样一个强盛无匹的帝国步入历史的尘埃后,即使是蚕食其遗留下尸体的魏晋依然能够强绝四方(我觉得魏没有完成统一,其制度也只是对汉代的继承并无历史性的发展,至于晋,大可不必多言。),八王之乱后,在内地繁衍生息的胡人看到了机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推翻碾压在胡人身上的数百年的恐怖阴影的机会!
于是,血腥的五胡乱华的历史惨剧开始了,而在我看来,这一场历史巨变给华夏民族所带来了新的种子——孕育隋唐盛世的种子,也带来了华夏民族持续数百年的血色灾难!
我们从小就听过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耶!
英雄挺多的,但为什么不是意气风发,麾下士卒可投鞭断江的苻坚,也不是奴隶出身,在乱世中不断逆袭的石勒!更不是雄踞河北一带,老当益壮的慕容垂。
反而是一个被不断按在地上锤的游牧民族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究竟是什么样的优点,能让这个弱小的鲜卑族在虎狼环伺的中原乘势崛起呢?
强如苻坚、石勒、慕容垂,它们建立的国家已早早地化作了历史的废墟,空留下了片片纸张与空旷的坟茔令后人唏嘘!
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不仅留下了足以影响后事的统治制度(均田制、三长制),还留有无数文化遗产供,以供后人参考学习!
我想,在粗略了解了一些北魏的事件之后,我心底已经有了一些答案。但就是不知道对不对,所以就在这里捋一捋。
这应该是一个由野蛮向向文明靠拢的例证,在我的印象里,野蛮,应该是豪横的看不起任何事物,就是天大地大我最大的这种类型,不会看到其他文明的闪光点,只会沉湎于自己的世界里沾沾自喜,最后在骄狂自大中被更加先进的种族彻底灭亡!
然而,事实却扇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是我太过于狭隘了。
鲜卑族的统治者并不短视,他们或许知道自己的弱点!但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敢于亲手动刀,斩碎一切荆棘,将粘附在血肉上的野蛮的皮囊鲜血淋漓地剥下,并且披上文明的新皮囊!
并且希冀着文明的皮囊能够将自己的血肉进一步同化,使自己变得更为先进,变得更为强大!
这样的痛苦,是我无法想象的!
而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珪!
他是一个猛人,他敢以骨子里的野蛮血液将原始部落直接拽进封建社会的猛人。
他知道,想让拓跋鲜卑这个逐水草而居的野蛮部落转变成为一个长期统摄中原地区的文明王朝,必然要经过长期而痛苦的蜕变,可既然选定了目标,他便要提起手里的长刀,亲手斩掉那些深深嵌在鲜卑族皮肉里的枷锁,即便因此身死,他也要这样做!
所以,北魏王朝的故事我要从拓跋珪开始讲,而北魏的前身——代国,后面再看吧。
这些是我自己的话:快有一年没有写过东西了。
明年就要毕业了,也算是一事无成吧!希望在课余能把北魏的故事在简书上简单叙述,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然后....也许就没有然后了。
给自己喊一声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