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低垂,古寺里幽香缭绕,我驻足在佛像前。菩萨低眉垂目,眼神里满是悲悯,仿佛欲滴落的甘露,轻轻拂去尘世苦痛,于香火明灭间,显出无比柔和的面容。然而,当我目光稍移,旁边那金刚塑像却赫然入目:虬髯怒张,双目圆睁,手中金刚杵寒光凛凛,如一道惊雷劈开了弥漫的柔光。
方才的柔和慈悲,原来并非凭空悬浮于虚空之上。菩萨低眉,恰是因怒目金刚在侧守护;若无金刚的凛然存在,这慈悲恐怕早已被现实中的蛇蝎蛀空。所谓善举,若无力量守护,极易遭遇反噬——譬如东郭先生曾以善心暖醒冻僵的蛇,却终遭反噬;又像今日多少善者救助危困,竟反遭讹诈与诬陷。无守护的善行,如夜行于无灯长街,步步是险,脆弱如泥。
然而,若只余金刚的怒目而无菩萨的低眉,那力量则必将失去方向,如脱缰之马,坠入暴虐的深渊。古时暴君只知执鞭于手,以严刑峻法为能事,最终却如自燃的火焰,在民怨鼎沸中崩塌。唯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贤明君主,方如大树深根,得以枝叶繁茂,国祚绵长。真正的力量,当如那金刚怒目,非为张扬自身,而为护持菩萨低眉时,那如水般的慈念,不至于干涸在荒芜的沙砾里。
此般菩萨与金刚的相生相倚,亦如我们个人修身处世的至深之理。母亲怀抱孩子时,那温柔低垂的眉眼,岂非是菩萨的化身?可当孩子误入歧途,母亲那雷霆般的威严,又是金刚的怒目相向。在世上行走,我们既需能菩萨低眉般悲悯待人,更应炼就金刚怒目般守护善道之魄力。生命之途上,唯此刚柔并济,方能安然渡过急流险滩。
步出古寺山门,远处街巷灯火次第亮起。我回头再望一眼那殿堂深处,菩萨低眉的静穆与金刚怒目的威严,在光影中相映而融。
原来人间慈悲与力量本为同根生:菩萨低眉的柔光,实乃金刚怒目的威势撑持。既如母亲以温存怀抱稚子,也以严辞震慑顽劣;也如明君怀柔天下,亦以法度震慑奸佞。生命深处,菩萨心肠与金刚手段原是一体两面——合掌时愿众生离苦,按剑处叫邪祟难侵。
香炉中青烟缭绕直上,如那慈悲之心,虽柔软至极却自有铮铮傲骨支撑,方得以在尘世的风中不散、不折、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