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乐观的孩子》:用心理免疫来培养习得性乐观

最近广州第三波新冠疫情卷土重来,来势汹汹。原先大家都不愿去打疫苗,但一个确诊阳性的阿婆却让整个广州的人,都争着排队去打疫苗了。

而《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就是用打疫苗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乐观。

这本书的作者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也是著名的心理学规律“习得性无助”的发现者。他在习得性无助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习得性乐观的方法,教孩子养成乐观的习惯。

-1-为什么不要悲观、要乐观?

《教出乐观的孩子》说:悲观使人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那些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

悲观就像新冠病毒,会大量的复制影响我们的行为。让我们面对困难时把无助变成了习惯,也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实验大家都听过,把狗关在笼子里,打开蜂鸣器同时给以电击,狗被电击得痛苦哀嚎;多次实验后,蜂鸣器一响,即使把笼门打开,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开始,就倒在地上呻吟颤抖,丧失了从笼子里逃出去的勇气。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悲观这种病毒会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带来多方面恶果,比如抑郁、退缩、较低的成就感,甚至不健康的身体。现在医学界普遍认为,人在长期悲观和压力下更容易得癌症,无助的生物更加不容易抵抗肿瘤细胞的生长。

-2-什么是乐观?

《教出乐观的孩子》告诉我们:乐观是一种积极思维,是一种解释风格。这种解释风格从童年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持续一辈子。

乐观的判断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永久性即判断事情起因是否始终存在;普遍性即起因影响许多情况;个人化即起因是我,还是其他人。

举个例子,乐观就是,面对困难时认为困难是暂时的不会永远存在,认为困难只影响个别情况,困难是孩子自己可以改变的。

这种乐观的思维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3-如何让孩子养成乐观的积极思维?

《教出乐观的孩子》告诉我们可以用心理免疫、也就是类似打疫苗的方法。

首先打疫苗的时间,最好在学龄前,尤其是2岁前。

人类生命头两年,孩子都在学习如何从无助的情境中挣脱出来,这两年是个体具有掌控感的重要里程碑。这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去挑战困难、去掌控自己的行为,就像书中的案例,当孩子对墙角的插座格外感兴趣、排除万难去接近它时,父母要在保证安全前提下鼓励他的探索,而不是粗暴的责骂或处罚。孩子的掌控行为是形成学龄前儿童乐观心态的大炼炉。

其次是要让孩子适当暴露于“病毒”中,不能过度保护自尊。

父母不顾事实的维护孩子的自尊,比如经常对孩子说“你就是最棒的”,只是让孩子“感觉满意”,父母这种无诚意的恭维,会导致孩子很快就学会不去理睬,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事实。这种自尊保护只是一种理想的“无菌、无病毒”状况,并不利于孩子长大后进入充满挫折“病毒”的现实社会。

《教出乐观的孩子》告诉我们真正自尊的公式是:自尊=成功➗自我期望。

因此自尊的感觉根植于分子——也就是这个世界、以及与这个世界的成功交流。

孩子“感觉满意”不是真的满意,让孩子学会“表现满意”,即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掌控的感觉才是孩子真正的自尊。

第三消极情绪是疫苗,适当剂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乐观能力。

焦虑、抑郁和气愤这些消极情绪是警告器。它激励孩子采取行动改变自己或是改变自己的世界。不安警告孩子风险就在身旁,忧愁告诉孩子可能有重大损害,气愤提醒孩子有人闯入他的领域。这种痛苦会使孩子重视这些情况,自主采取行动排除威胁。

挫折等消极情绪可以引发心流。心流是生命的最佳积极情绪之一,是使生命活下去的一种状态。没有挫折,就无法获得心流,没有被失败、重新振作、继续尝试等打断过的连续成功也不会产生心流。只有奖励、自尊、自信和热情也不会产生心流。

消极情绪有助于孩子克服无助感。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需要孩子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每一次小失败和大失败造成的心情抑郁,可以刺激孩子改变情境来终止抑郁。这样孩子在不断尝试直到成功的过程中就获得了掌控感,失败与心情抑郁是建构成功与良好心情的必要过程。

-4-没有免疫反而造成抑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教出乐观的孩子》说:正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自尊运动”的大力推行,社会和父母想让孩子处于“无菌”状态,免除必要的悲哀及焦虑,社会中抑郁的问题才越来越突出。

根据作者统计,1925年左右出生的人极少抑郁,只有4%的人进入中年前有过严重抑郁,首次抑郁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1955年左右出生的人却有7%的人年轻时有过严重抑郁,首次抑郁平均年龄提早10年到20岁;1972年左右出生的青少年已经有15%患上重度抑郁,并且平均年龄在12-14岁。

总之父母的过度保护,使得抑郁人数比例越来越大,抑郁年龄也不断提前。


作者在发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后,开始尝试控制动物对电击的反应,教它们“掌控”电击,让动物在习得性无助习惯养成前,先学会控制电击。这些“免疫”过的动物都不再向无助屈服,即使后来遇到不可逃避的电击,也不会变得被动。这就是习得性乐观。

广州的居民开始创纪录地快速接种疫苗,因为他们明白了,只有疫苗免疫了才能真正地对抗新冠病毒。

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只有通过挫折、消极情绪的疫苗免疫,不再呆在父母营造的自尊保护“无菌环境”下,才能获得心理免疫,养成乐观的习惯。


【无戒学堂】日更第156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