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父母避开的三个误区》

中原焦点团队郭莺莺焦点解决网络中期第14期坚持原创分享第628天,咨询第314次,读书打卡第328天,语言基本功练习第286天(2021.2.8)《家有青春期——父母避开的三个误区》
父母要把握好教育孩子的方向,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引路人,那么危险的青春期也可以变成教导孩子的“黄金修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原来那个活泼可爱、听话、事事依赖我们的好孩子变成了浑身是刺的“反叛者”,翅膀硬了的“冒失鬼”,不爱学习的“小混混”。
而在孩子眼里,父母也由原来的偶像变成了专制的“暴君”,爱多管闲事的“唠叨婆”。同住一屋檐下,所有的冲突越发明显,时不时就会引起一场唇枪舌剑的大战。
不禁让人困惑,青春期的孩子如此叛逆,喜怒无常,父母到底要怎么说,孩子才肯听呢?陪伴孩子走过叛逆的青春期,父母要避开这3个误区:
误区一:总是唠叨,爱重复好几遍。
身为父母,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却误用了“叨叨不休”的灌输式教育: 把自己真正要讲的内容和许许多多的“抱怨、责备”都夹在一起,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被看见,人格也不被尊重。 这样的沟通, 并没有带来彼此想要的和平结果,只会带来更多的失望和亲子纷争。
少一点唠叨、指责,多一点闭嘴和共情,孩子才能把父母的话真正听到心里去。
误区二:喜欢利用家长的权威胁迫孩子。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其实是对父母“去权威化”的过程。在孩子心中,父母的权威感会逐渐下降,他们不肯一味地服从父母的要求,经常会提出质疑和反对。
孩子对父母的角色定位早已发生转变,但往往父母还没能走出“权威型家长”的身份。
看到孩子“反抗”,还是想拿出以前那套强制、严厉的教育方式来管教孩子,结果只会两败俱伤。
所以,父母要学会“示弱”,要懂得以柔克刚,以软着陆的方式托举着孩子成长。
误区三:管得太紧
父母用着自己认为无比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孩子感受到的却是:密不透风的管控、出尔反尔的承诺、被父母忽略真实想法的绝望……
每个青春期叛逆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不肯放手的父母。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走错路,于是每件事都要牢牢把控于手掌之中,但事实是,该孩子撞的南墙一个都不能少,不走不撞,那就没法成长。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要做到“不求不助,有求必应”。 父母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甚至是试错的空间;当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向我们求助了,我们应该及时去回应,去帮忙,去成为孩子内心的“安全基地”。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青春期”就是人生中的一道坎,我们可以适当放手,允许孩子去折腾与历练。在孩子失败或者碰壁的时候,及时给予孩子温情的鼓励和智慧的帮助,孩子的心灵无论何时都和父母贴很近。
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场考验和蜕变。父母学会倾听,才能给予孩子安全感;父母学会放手,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才能有奋进的勇气。
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干涉,多一点自由;少一点摩擦,多一点沟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