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薛娟的第55篇原创】
答007提问:
你在007最想要(最需要)什么?
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007,你觉得最可能是什么原因?
记得在初二(13岁)的时候,面临着每个读初中的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难关:生地会考。
当时我的生物成绩可以。地理就差得一塌糊涂了,不及格是常有的事,有时候20-30分,找不到任何优势。但是要考上重点高中的话,就一定需要每科平均分90分。
班主任看重,非得觉得我是一个可塑之才,我自己也毫无根据地相信着我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这个根据不那么稳的事实(毕竟20-30分摆在眼前),但用今天的话来说,可能那时候的我在这件事情表现出来了成长型思维吧(姑且这么理解)。
但是最终我的生地会考真的达到了总分180分,平均分90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的生物没有按照常规套路出牌,所以特别难,我虽然平常有优势,也只考了82分。所以我的地理考了98分,只扣了2分。
从20-30分到98分,我怎么跨越的这个距离?
这个事件我不知道对我后来的命运是否大,但是现在(26岁)复盘整个事件过程,我通过这件事找到了人生杠杆的支撑点。主要是包括以下几项:
1、成长型思维。其实跟地理并道而驰的还有英语,跟地理不同的是,高中时的我,有一半的思维认定我就是学不好英语的。但地理出于完全不同的思维:我可以学好,我可以踏出学好的那个第一步,我可以一直上升。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突破。事实上,跟所有的成功故事不同,我的地理不是从20-30分一下跨到98分的,中间经历了20多分-及格-80多分-90多分-最后一次的98分。
2、如果上面的1是内驱力的话,这里要说的就是外驱力。事实上,地理成绩的提升离不开可能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一位老师。当时地理老师是位女老师,很年轻,应该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那种,人很亲和。
当我地理成绩的失败导致危机感来临时,当时学校也流行在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写心灵平台,我鼓起勇气给她写了一封信,因为胆怯,信甚至不是直接给她的,而是夹在作业本里。
信的大概内容是希望学好地理、希望拿到高分数、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之类的,但一定是真实的流露(假如我是一个老师,如果这样一位学生对自己学习这么上心,我也会很上心去对待的)
老师给了我回信,而且从那以后,一直一边给我精神上鼓励,一边帮助我在地理上面记忆的提高。
是的,这次经历,此生难忘。
但这次的表面现象并不是这篇文章重点,而是这次现象带来的底层逻辑,来自一个人外驱力和内驱力的底层逻辑。
这段时间给自己做了一个大汇总,除了上面这一件事情,从自身经历显示,我是一个向上的人,换句话说,是一个具备“内驱力”的人。
但一个人光有内驱力不够,事实上,我也经历过非常多的失败经历。在那个期间,是因为没有了内驱力吗?并不是,大部分时候是因为失去了外部的点拨
所以加入007寻找更多的点拨,事实上,我并不熟悉007里面一群什么样的伙伴,但确定的是大家都挺上进的。
我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表达自我,达到能够互相鼓励、互相点拨的途径。当然互联网的世界也是很神奇,因为文章的表达、别人对自己的了解、理解,可能会因此链接到最想链接的人。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007,我觉得最可能是什么原因?
我觉得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讲得直接一些,我在这里找不到点拨,或者持续不断的更文,可能也找不到,那可能是最打击信心的一环。
但也说不定,也许更文有一天成为了一种常态,就像我上面说的,更文是自我对话的过程,虽然我带有“向外求点拨”的目的,但随着自我的迭代升级,可能自己就能文章中自我对话实现疗愈和成长。
总而言之,向内和向外只是方式,最终还是个人成长,无论是向内,还是向外,任何一方让我能厘清思路,能自我超越,能实现自我成长,都会是我持续下去的最正当理由。
还有我所理解的外驱力不是完全的外部依靠,虽然年龄和心智模式的一步步积累,越来越理解这种外驱力是一种“互赖模式”,也就是史蒂夫柯维讲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
完全靠别人来扶持那也是不太可能的,自己成长的价值能是一个双方“互赖”的根本。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