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红楼梦)

笔者大话。

通观整篇红楼梦,可以发现曹公虽笔墨分配不均,却也是人物形象丰满的,爱憎分明的或者说情爱所起皆有原因的,但是对于赵姨娘的着墨却是负面居多,仅有的正面也只在于探春出嫁那一部分。

赵姨娘在曹公笔下,粗鄙、愚昧又争强好胜。好像她就是没缘由的坏,令人生厌。跳出整本书来看,赵姨娘原型是何等的令曹公生厌,曹公才会对其如此描摹,而贾政又曾对赵姨娘多爱才会容许这样的女人留在身边,并育有一女(贾探春)一子(贾环)。侧面也反映了贾政与贾敬、贾赦一流没甚区别。

对赵姨娘有过描写的无非以下几个场景:

1.贾环(赵姨娘之子)给王夫人抄经时故意弄翻烛台烫伤宝玉,在王熙凤提醒下被王夫人大骂,于是有了赵姨娘找马道婆做法。红楼梦本就充满玄幻色彩,从最开始的太虚幻境到现在的做法。使宝玉、凤姐二人中邪疯癫险些丧命。

2.芳官将茉莉粉代替蔷薇硝给贾环,赵姨娘认为这是轻视,在夏婆子煽动下不顾体面地进园大闹,同芳官、藕官等几个小丫鬟撕扯起来,直到晴雯找来探春(赵姨娘之女)才暂且结束闹剧。

也正是这样一些场景,以及她所处周边环境的人的衬托下,她粗鄙,愚昧又争强好胜。但她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祭品呢?封建社会时期,妾妇阶层的可悲微小在赵姨娘身上可见一斑。王熙凤等这一管家女性对她的压制自然不需要细说,就连贾母、贾政对她也是冷漠的、蔑视的,再加上贾环、探春对她的刺激和绝情,以及贾府众多丫头婆子对她有意无意打击构成的合力,把活生生的赵姨娘推向了死亡。

个中滋味还是要捧读经典才好体会。

但整本书里她的反抗意识是最强的,反抗时间最久的,不管是做法还是争闹,撕扯,她始终在反抗。

就此般而言,她是一个旧社会封建礼教压迫下的苦命人,曹公秉承着一颗悲悯的心记录着那个时代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角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