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泽旷野,四风自适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到廖阅鹏老师发布的一段话:

夜读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四至九三经。

长身婆罗门准备好了邪盛大会(大牲祭)所需的七百公牛、七百小公牛、七百小母牛、七百公羊,诸种肴饍饮食,四面八方僧侣悉来云集。

佛陀告诉他,缺乏正知正见的人,没有正确认识因果,“虽作种种布施、种种供养,实生于罪”。

长长的开示结束后,长身婆罗门默然许久,然后开口命长子去祀场放生,告诉牛羊们:“随其所乐,山泽旷野,饮水食草,四风自适。”

随其所乐,山泽旷野,饮水食草,四风自适,这十六字多么优美!

动物们都优游于大自然,随意自在,受诸快乐的氛围。

因为这段话,我把笔名改回“旷野里的树”,一直以来,看到“旷野”两个字,我就有莫名的亲切感,今年工作的场所,要么有一望无际的海,要么有无垠的戈壁,要么有延绵不绝的河流,在这样的地方,我的身心都是自由而享受的。

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出现。谢谢此刻廖老师出现了,读廖老师的书,看他发布的文字,心里很安静,这么多年蓬勃的起伏的纷飞的杂念消失了。

“随其所乐,山泽旷野,饮水食草,四风自适。”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旷达自在愉悦感受。尊崇自己的本性,找到真正的自己,与大自然合二为一,自在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安静地去品味每一丝风的吹拂,每一棵草的生长,内在的爱与喜悦如山间泉水,汩汩流出。

我是旷野里的一棵树,悠然生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