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前,这个男人用一生的故事嘲讽着成见(一)

人是很矛盾的生物。

这个定论自然是绝对正确的。

再愚蠢的人,都会有自己聪明的错觉——

会觉得自己根据需要扮演着适合的角色

会觉得自己不止一面。

历史上著名的弱智皇帝晋惠帝,在听说民间闹饥荒的时候,非常讶异地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晋惠帝的弱智不难判断,但站在晋惠帝的立场,他当然觉得自己聪明——那些白痴没了肉饼吃就空饿着,不懂得变通吃肉粥。肉粥是饿得快,可也管饱啊!

同样,再聪明的人,也难免会偶尔智障。

中国有信史的三千年里,诸葛亮可谓是智慧的化身——即使去掉小说与民间传说的光环,单纯从史书来评判,其智慧也是远超常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算无遗策的诸葛亮,偏偏就重用了完美诠释了“言过其实”这一成语的马谡——额,213Sir这么说有点搞,因为马谡也确实是这一成语的出处。三国志记载了刘备对马谡的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看人的眼光不如刘备吗?显然不是,刘备后半生的发达之路始于得诸葛亮,刘小胖得以在刘备嗝屁后混那么多年,全靠诸葛亮和诸葛亮提拔的姜维撑场子。

那为什么这件事上他出的偏差这么大,还非把刘备说的话当耳边风呢?

因为马谡与诸葛亮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马谡喜欢谈计谋,而往往都能让诸葛亮产生共鸣。

情人眼中出西施,对眼的友人那么往往就如同潘安,出了什么小差错自然是可以忽略不计,原谅的了——所以在诸葛亮心中,马谡也许有毛病,但可以忽略不计。刘老大所下的评价,不过是偏见!所以他一再大胆托付。

终于,在诸葛亮一生中最重要的战役上,马谡玩崩了。

相较于诸葛亮,刘备可以看到的东西显然比他本人要多。毕竟马谡谈的计谋,刘备多半是不明觉厉,也没有什么共鸣,但是刘备就可以看到马谡在执行上的许多纰漏,也不会因为共鸣而忽略掉。

某种程度上,刘备与诸葛亮互为反例,比如当我们把事件人物替换为关羽时。

对一个人的固有判断一旦形成,往往便不能客观判断他后续的举措,无论对错。

关于这个道理,生活在距今1500年前的北魏权臣二代高洋深有体会,并且深怀不满。

于是,高洋用尽了一生的经历,狠狠地嘲讽着这一人生定律。

在中国,知道成语的人越来越少,而知道成语相关人物的,当然更少。

与高洋同学有关的成语,叫“快刀斩乱麻”。

高洋同学出生于北魏末年,父亲高欢从一介穷小子,混成了军阀,最后成为北魏分裂成的二分之一王国——东魏的实际统治者,类似于早三百年那位著名的曹操。

作为乱世的权臣,关于继承人的考量,首要当然是聪明机智。

高欢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经常出题目考他们,上边提到的成语就在一次考试中产生的。

高欢给儿子们一人一团麻线,让他们解开。兄弟们有的慢慢地解,有的将麻线稍稍剪开,降低了难度接着解,而高洋同学显然与老爸达成了共识——他操起了菜刀,咣咣咣一通乱斩。

我们知道,当绳子断得差不多的时候,别说缠在一起了,打个结都难。

看到这一幕时,高欢非常高兴,但只是夸孩子跟自己一样又有点自大,于是他说:“这孩子比我聪明啊。”

但这还不够。坑娃圣爹高欢又让手下的士兵扮成盗贼去偷袭年幼的儿子们,想看看他们应付突发事件的表现。

结果呢?大儿子高澄吓得尿了裤子,二儿子高洋却凶悍地拔刀与“盗贼” 对砍,直到士兵们摘下头盔承认是自己人,高洋依旧不依不饶,直到将这些“盗贼”全部缴械捆绑了才算了事。

被父亲初步认可的高洋,大概随后就体会到了与年龄不相符的重担——让我们看看那位大他5岁的哥哥的履历——

10岁骑着马替老爸招揽了有着“项羽再生”美名的名将高敖曹;

11岁两次只身从山西跑到河南作为父亲特使去见北魏皇帝;

12岁……呃,娶了皇帝的妹妹,并从此开始参与父亲军国大事的策划;

15岁,因为老爹不喜欢见皇帝小子,高澄自己申请入朝辅政,从此开始了他的宰相生涯。

高欢是草莽起家,对于治国没有兴趣。因此,高澄从15岁入朝起,到老爹在他26岁嗝屁为止,尽管有着老爹做老大,但国家的政治文事,高澄已经是当仁不让的一把手。

高澄的青春期,除了处理常规国家大事,还制定了律法《麟趾格》(后世隋唐律法的母本),选拔一批良臣,打下一批老虎,改革货币,发展经济……总之,后来高洋的爽,很多都是高澄哥哥打下的基础。

高澄开启发光发亮模式时,高洋5岁。

高洋的聪明也许超过哥哥,但他自身的懒惰肯定超过他的聪明,所以他开始装傻。

仿佛一夜之间得了自闭症一样,高洋开始沉默寡言,哪怕哥哥弟弟因此捉弄他。

史书记载,二十岁左右的高洋依然整天挂着两条大鼻涕不知道擦拭,一幅弱智儿的做派。整天沉默寡言,就算在家里对着妻子也是如此。对大哥高澄,更是永远默默听了默默接受,既未顶撞过一句,亦未提出过半点不同见解。

他的兴趣不在军政要务上,而是爱上了手工活。好像明朝天启皇帝只关心木匠活计一样,他只喜欢给妻子李祖娥做一些精巧好玩的小玩意儿,有时候大哥高澄见了喜欢就给夺过来,高洋也从不生气,只是类似傻子一样憨憨地笑两声: “这玩意儿我还可以做出来,大哥想要就给你咯!”

有时候高澄过意不去,想把东西退还回来,高洋也从不用人情世故那一套假意推脱,而是直接就拿回来,更让人感觉到一丝憨憨的直爽,好像没有一点城府的人一般。

装傻是有效的,高洋一直到17岁才被授予侍中的实职,开始参预政事——享受了完整的童年。

然而装傻也是有代价的。

高洋的装傻,让长兄彻底地轻视他,当面羞辱他,甚至玩弄他最珍爱的发妻李祖娥。

高洋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装傻装到底——毕竟父亲在世的时候,长兄是明定的继承人;父亲过世后,外有强敌,内有隐忧,兄弟也万万内乱不得。

总之,高澄对高洋最入骨的一次羞辱被录入史书:“这样的蠢鬼也能得到富贵,那些算命书实在是毫无道理。”

转折点很快到来。

高洋23岁时,28岁的哥哥因为安全保卫工作没做好,被烧菜的厨子剁成了一团肉酱。

消息传开,内部乱成一团。内部重臣自然不会想到挂着两条鼻涕的弱智儿能有什么作为,而高洋的生母娄昭君则是如此感慨:

“高澄聪明会做事就是不听话,出事是必然的。只是现在年纪轻轻就去了,我们高家的事业可没人依靠了啊!”

都说知子莫若父母,而娄昭君显然也把高洋当成了弱智。

普天之下都当高洋是弱智的时候,高洋果断又一次开启了对命运的嘲讽。

高澄死讯在高层传开的时候,傀儡皇帝孝静帝几乎是拍着手跳起来:“哎呀,朕的苦日子算是到头了!”

小皇帝话音未落,高洋擦去了脸上的鼻涕虫,先是召集家将把将长兄砍成肉酱的厨师砍成了肉酱,然后给文宣部门下达指示:

统一口径,对外就说“家奴闹事,大将军(高澄)只受了点轻伤,谁都不用慌!”

随后,高洋迅速地接管了父兄的精锐卫队,控制住了核心局面,又召开全体会议,针对重要位置一一作出了部署。

高洋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史书上记载为“神彩英畅,言辞敏洽”,彻底颠覆了青春期十余年来的痴呆儿形象,彻底地树立起了威信,掌控住了局势。

平叛事件后约8个月时间,高洋一方面通过傀儡皇帝给自己加官晋爵,另一方面在民间大肆造势,终于一举完成父兄两代都敢想不敢做的事——篡位建国。

孝静帝没有猜错,他的苦日子到头了。他没有猜到的是,活着的日子也到头了。

登基为帝的高洋,如同一把刚开锋的宝刀,文治武功连连。

政治上,高洋改革官制,分化事权,强化王权;经济上,他改革土地及赋税制度,鼓励发展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新生的北齐迅速成长为鼎立三大王朝中最为富庶的一方。

军事上,初登大位的高洋马上就面临父兄的老对手,老狐狸宇文泰大军压境的考验。

面对这一点,高洋没有慌张,也没有愤怒到仓促求战。

他镇定自若地算好了宇文泰进军的速度,将父兄两代留下的精华——六镇鲜卑召集,就在宇文泰的眼皮底下进行了一场盛大的军事演练。

漫山遍野的旌旗,如林耸立的刀枪,震人耳膜的鼓声……宇文泰很快就意识到,从高洋身上他占不到任何便宜。

他也明白高洋的用意:“刚刚立国的北齐需要安定,不想打仗,但绝对不怕打仗!”面对这一局面,宇文泰悻悻然留下一句话:“高欢并没有死啊。”说完,带着他的几十万大军,原路返回。

建国初期的这次危机得以解除,北齐得以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仅仅过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在天保三年正月,高洋就开始了他的对外攻势:

乘北国封冻、不宜施战之机,高洋亲率北齐军队用兵库莫奚。代郡(今山西大同)之战中,北齐军大获全胜,仅牲畜即俘获十余万头。

天保四年(553年)十月,文宣帝再伐契丹。身为一国之君的高洋“亲逾山岭,为士卒先”,“露头袒膊,昼夜不息,行千余里,唯食肉饮水,壮气弥厉。”

在君主身先士卒的鼓舞下,此次与契丹之战,一直打到渤海之边,方鸣金收兵,俘虏士卒十万之众,得牲畜十万余头。

颇有军事指挥才能的文宣帝高洋,在取得大胜契丹之战后,不是休整犒赏三军,而是挟士气之高涨、兵勇之激动,连续作战,以突袭方式向北用兵突厥,乘对手无备顾盼之机,大溃其军,直追至朔州之北,逼其送上降书顺表,方才罢息。

天保五年(554年)正月,高洋再亲率兵勇北上讨伐山胡,作为部族的山胡,一战即溃,被斩首万余众。于是远近山胡,莫不慑服,望风而降。

三月,茹茹庵罗辰部反叛北齐,文宣帝高洋率军平叛,大破其部。四月,茹茹军自肆州(今忻州市)以西进击北齐北境,文宣帝高洋率军自晋阳反击茹茹,茹茹兵败,退至恒州(今大同市)。

黄瓜堆大战,北齐掩杀茹茹二十余里,尸横遍野,俘获士卒三万众,庵罗辰妻儿亦不能幸免。

天保六年(555年)三月,北齐再讨屡败屡战的茹茹,在祁连池(今山西宁武)大破其军,奋勇追掩直至怀朔、沃野(均在今内蒙古),俘2万,获牲畜10万余。

从天保三年(552年)以后,文宣帝高洋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

可以说,假若高洋继承的是一个一统的中国,那他开创的功业将不会逊色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人多少。

也正是在此时,高洋获得了一生中最漂亮的称号:“英雄天子”。高洋的文治武功,被概括为“投杯而西人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仿佛中国的一统,就即将在这位大英雄手中完成。

面对着新一波的固有印象,高洋又笑了,这回脸上露出的是癫狂的微笑。

圣明天子这个角色,高洋在即位后的6年里可以说是做得巅峰造极。如果说继续下去,也许三五年,也许十年,统一天下也不是什么太难的结果,但高洋已经厌倦了这个角色的扮演,他开始想当个疯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