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这段文字,让我重新思考了我与她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觉得我爸妈接受新新事物的能力还是蛮强的。
之前打死都觉得网购是骗钱、泄露个人信息,怎么能把自己的手机和银行卡号输在网上呢?可经过一次购买后,现在真是用的风生水起,买的比我还起劲。
后面又教他们用了微信,一开始只会发简单的信息,后面建群了,会发朋友圈了,会斗图了,会发红包了。
我还记得我妈第一次发现还有表情这个神奇的存在后,基本能用表情的,咱就不打字了,所以我的聊天框基本上每隔段时间,能被十几个表情轰炸。
还有她第一次在群里发红包,我和老爸兴冲冲去抢,结果发现是个一毛的红包。难道被耍了么。她一边笑个不停一边说,我也不知道这钱发了会不会没了,所以发个一毛的试试。后面自然和表情一样,来了红包轰炸。哈哈哈,让这波红包雨来得更猛烈点吧。
这几天我收到了老妈的微信长文。(上图)
她打字不快,不知道这么多文字,花了她多长时间哦。一把年纪了还学游泳,忘了小时候被溺的恐怖经历了吗?
在我还上初中时,我妈就让我学游泳了,我也很感兴趣,可身体不好,在她鼓励下,报了学校的培训班,上了一周会游了。
那时老妈还经常来看我游。我就怂恿她和我一起下水,她每次只在旁边看看。
学会游泳之后,老妈倒变得特别小心,告诫我千万不要仗着自己会游,就乱来,一定要去正规游泳池。我觉得她也太大惊小怪了。
大学时,养成了游泳的习惯。我自己倒没啥感觉,不过老妈说我身体也好了,身材也匀称了。于是我又怂恿她去学。
才知道,作为第一胎女娃娃,小小年纪没人看管,掉到了一口水缸里,挣扎半天也没大人发现。大人都在田地里干农活,所幸外公回来喝水,才发现不对,赶紧拎出来。
虽说年纪小吧,也有记忆了,这记忆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一到关键时刻,就异常鲜明地出现。
不会游泳也没啥的,她也有其他的爱好。自从我去外地读书后,从高考的紧张中缓解过来的不光是我,还有老妈。
这种转变,一开始觉得放松了自由了,时间一长,就是无聊和空虚。加上我不是经常回家,我爸常年在外,这种无聊和空虚,会无限放大。
于是我开始鼓励她找一些感兴趣的事务,比如她曾经喜欢的打毛线、跳舞。她以前都说没时间,现在,有了大把的时间了。每次她织完一件衣服,我都把它夸得此物只应天上有。
我从来没考虑过孝顺这个问题,鼓励老妈发扬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全是为了让她移情,这样就不会像其他家长一样在耳边叨叨。
读大学找工作,都自己决定,毕业了也不打算回老家,哪怕在外和小姐妹挤一张床。结婚后,JJ说我们半个月回家看次爸妈吧,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太频繁了吧。JJ说回家不能空手啊,我说爸妈让我们别拿东西。因为不喜欢有人替我做决定,所以不管是工作结婚还是生孩子,爸妈从来没催过我。
老妈大概一早就觉得我女大不中留,靠我也靠不住,所以我结婚时,并没像其他妈妈那样哭得稀里哗啦,她一滴眼泪都没流,欢欢喜喜忙前忙后,一个烫手山芋终于扔出去了,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不过那天晚上,她像小时候一样把我抱得脚都离了地,这二十多年我已经比她高出许多。
老妈突然想学游泳了,还是自学。那天她问我怎么屏气,我才知道。阿姨的小区夏天两个月可以免费游,她就去了。这是什么理由,早知道我就买个卡骗她免费不就得啦。
还好有阿姨陪着,我也放心。等到最难的换气,我和JJ周末回家两天,我负责教她。原来我老妈自己做了好多功课,视频下了好几个,每个还慢速播放,看了好几遍。我说你咋不请教练啊。她说教练要一俩千呢,要是请了教练还学不会,不是浪费钱么。
我发现她看视频也懂得七七八八了,实地指导下应该就没问题。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我把手、头、手脚配合说了几遍关键点,也演示了几遍,我妈还是不会。第二天继续教。
要说我一直保持耐心,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水里一直不游,其实很冷,加上我还岸边水里来回指导,偶尔演示,拉着她游,关键点也说了不下十几遍,我妈愣是没有进步,想到明天就上班,时间有限,我也急起来。
也许我潜意识里把焦急表现了出来,老妈也受了影响,当然是更加乱中出错。我发现她在水里特别紧张,虽然我已经和她说了无数遍,越放松越能游。
这种紧张,一个会游泳的人,体会不到。
尝试多种办法无果后,我只能放大招。
“今天我和JJ都在旁边保护你,你还放松不了,明天我俩回去了,你一个人怎么游?”
在这种压力下,老妈终于可以连续换两口气游了。适当的鼓励肯定少不了,于是我和JJ把她好好夸了一翻,顺带我还夸了她身材特别好。老妈在水里笑的花枝乱颤。
回来几天后,她给我发微信,还是掌握不了精髓,只能换两口气,第三口又不行了。看来下次我得继续回去教她。
没想到,才过了没两天,老妈洋洋洒洒发了长文过来,说自己学会了。就像茅塞顿开,突然就会了。
茅塞顿开的前提,是坚持不懈吧。
会游泳的快乐和成功感,持续了好几天,以后也会一直持续。
打开话匣子的老妈,终于说出要去学游泳的动机。
有点清晨,她突然起不了床,身体动不了,身边没人在,可把她吓坏了。好歹还有一只手能打电话,她慢慢挪到手机边,给我爸打电话。幸好医院检查了没事。不过这也给她敲响警钟,应该要锻炼身体了。想到我游泳后,身体变好了,她终于下决定去尝试。
有句话说:成功的速度一定要快于父母老去的速度。
我都还没有成功,……
我从来没考虑过如何孝顺这个问题,他们说回家不用带东西,我就真没带。他们说你们小两口去过日子不用管我们,我就真去过二人世界了。
给他们钱,给他们买东西,他们不需要。
天天腻一起,嘘寒问暖,这不现实。
给他们生个孩子?如果被我孩子知道,他生下来是这个理由,估计会被他打。
他们需要什么?
我不知道普遍的父母需要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父母除了希望我生活得快乐,他们需要什么。与其考虑如何孝顺他们,我可能更需要思考我与父母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
这个答案我比较清楚,也得到我爸妈的认同,建立朋友之上的关系。
和“朋友”有各自的生活,有各自的爱好,给对方建议但绝不干预。低潮时鼓励加油,高兴时幸福乘以双倍。没事时简单问个好,就算长时间不问候也不会生疏,打开话匣子又会滔滔不绝。相互依靠却不依赖。
但爸妈也不是同辈朋友,所以他们做的好的地方要大肆表扬,他们不对的地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干预了我的决定,也好好和他们解释女儿已经可以自己做决定了。
只要存在某种关系,就说明这俩方,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当我知道老妈接下来想去学唱黄梅戏时,我非常支持。
她被小姐妹拉去旁听,被老师夸了几句,现在特别有动力。她觉得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有动力的事情,作为女儿,一定举双手双脚赞成,顺便给老妈下载几段黄梅戏经典唱段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