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兰卡,再造“追风”|9.20,巧合,巧合得如出一辙!

图文/小四斤

最终把开业的日子定在了2017年9月20 日。当这个日子逐渐临近,我感受到了那缓缓走来的冥冥注定。

最后这半个来月,胡须已经爬满了我远超同龄人的沧桑脸庞。

从2016年9月20日,到2017年9月20日,国内的人们早已换完了一遍春装秋裤。我从一个北纬6度的热带,到了另一个北纬6度的热带,而这,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雨旱季。

有人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勇敢地去旅行,累了,就找个地方,开个小店,浇花养草,看过客匆匆。

如果现在问我,为什么要留在斯里兰卡?以我目前在这半年多的生活,我真的回答不上。若要刨根问底的话,真的是当时的心境吧。

上一次旅行是半年前了,那也是我经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旅行,历时了136天。那时我刚从非洲休假回国,随后便辞了职,踏上了新的间隔年旅程。

大多数会认为经历一段漫长的旅行,会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而大多经历过的人,真不会轻易忘记那其中的寂寥与空虚,尤其在旅途中的疲惫逐渐将好奇心消磨殆尽后,旅行变得不那么轻松。

第一次在旅途中感到万分的疲惫与无力,是2017年的大年初一。那一天,我从加尔各答乘上通往边境的小火车,过境后,在大巴上穿越孟加拉国原始丛林中的茫茫夜色,抵达首都达卡已经是次日凌晨一点多了,我在酒店空荡的房间里一下子情绪失控。

大抵是因为之前在印度的旅行稍稍辛苦了些,白天走在茫茫的人群中,或许只有在这深夜里借助黑暗才能触摸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那一次,我在酒店里睡了四天,就搭上了飞往科伦坡的飞机。
相比于之前的旅程,斯里兰卡让那时的我突然感到很愉悦,仿佛从之前的高度紧张中一下子得以释放,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盛开的三角梅无处安放,翻出了小院的墙外;走在路边也几乎没见伸手要钱的流浪汉。一下子让我对这个国家和人民好感大增。

我很喜欢尼泊尔,但是却没有留在尼泊尔的想法,在印度、孟加拉也没有,行至兰卡,似乎就是某种时刻到来了,突然就有了留下来的想法。与此同时,毕业后工作一年多的薪水也在这次的旅行中所剩无多了,心中也在考虑该是时候做点事情了。

为此,我中断了旅行,放弃的马来西亚和文莱的行程,提前回国了。那一天,2017年3月2日。

2017年4月18日,我带着新的目标,重回兰卡,准备在这里开一家青年旅舍。

然而,理想就像丰满的美娘子,现实如同骨瘦如柴的老大爷,在国外开一家青年旅舍远比我想象中要难得多。城市的选择,房型、距离、价格的比较,文化的差异,语言交流的障碍,让这一切进程变得格外地缓慢。

直到6月份,我才找到相对合适的房子,也就是现在的这家青旅。

这仿佛是生命的启示,当我决定在这里开一家客栈的时候,“追风”二字立刻浮现在我脑海了。

“追风”是我和大学兄弟一起创立的,青春的启蒙及经历的成长也大多始于这个带着单车去旅行的社团。它给了我更多的见识、更宽的视野,和更足的勇气,让一个自卑的男孩子自信起来,走向更远的远方。

如今,大学毕业两年,经历很多,恍如隔了两个世纪。

但我知道,让“追风”重回我的生活,这不是教我陷于回忆往日,而是指引我延续旧时光的激情,保持初衷,勇敢地前行。

而,六年前,2011年9月20日,刚好“追风”自行车协会成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