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与大气

昨天一早去客户家接狗,见电梯里两个男孩子赶去上班,一个啃着花卷的男孩惊讶地喊一声,哇,你这个有肉哎。啃肉夹馍的有点小得意,掀开纯净水的瓶子喝了一口,低声催促道,快点快点,要迟到了。心里暗自叹息,在上海打拼着实不易,大半工资交了房租,若不在吃喝衣着上节俭,年底怕是带不回几个钱去的。小时候总以为家里是贪穷的,但现在想来还好,虽然没有存款,但吃喝还是能满足的,当年猪肉是要凭票买得到,每月的定额配给少得可怜,于是街头小吃便成了上海人心心仓念的美食。对于我这个小小孩童来说,每月两块钱的零用足可以经常小小地满足一下口腹之欲了。家门口有家不大不小的苏州面馆,一碗阳春面下得远近匍名,大骨老鸭一齐熬制的浓汤极鲜美却不油腻,白花花的面条在碗里梳理得整整齐齐,顶上一小把青翠娇嫩的葱花,犹如早春的白雪皑皑中突破出来小草的嫰芽,柔软却又生机盎然。记得一张大饼加一根油条只是七分钱,而一碗阳春面倒要一角三,毕竟算是荤腥,若再加三分钱,盖上一个浓油赤酱的卤蛋,简直就是极奢侈的大餐。而如今在上海的市区大概是吃不到这种便宜又美味的阳春面了,近来又封了一批未取得政府许可的门面,看来一块五一只的肉包子也快要绝迹了,疯狂上涨的店租,使传统的肉包子摇身一变,成了五块钱一枚的网红包子,有幸尝过了,亦并没有多么好吃。中国人有着许多奇怪的逻辑,就像辨证法一般,能将截然对立的矛盾完美地统一起来。比如,节俭和讲排场,平时再节俭的人,当着众人的面绝不肯出手寒酸,请客吃饭起来,宁可点菜点到个个盘子堆起来,打包的时候还要尽量推给别人。政府毕竟也是国人的政府,亦有国人的奇怪性格,上海这座城市关乎中国的脸面,故而一切市容务求尽善尽美,于是大饼油条之流于高档店铺面前败下阵来,至于阳春面,自然也无处容身,二十几块一碗面的面馆,老板都称是勉强维持。据说敝国又送了一大笔钱给印度,印度人民该是吃得起二十几块的一碗面条了吧。向来,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品质,大抵是对自己节俭,对朋友大气,想来吃白面馒头的少年该不会反对这种大气吧,吃肉夹馍的,想必就更不会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